台灣房價所得比超高 遠高於國際合理水平!專家提「2作法」下手調整

好房網/新聞中心 2025-10-22 19:03

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台灣房價多年來漲幅驚人,都會區的房價所得比動輒超過15倍,遠高於國際認可的合理水平(4~6倍);房價要如何緩解?房市專家、品嘉建設董事長胡偉良表示,房價所得比的合理調整,是供需兩端的平衡藝術,要將這個指標調整到可負擔範圍,需要從「降低房價」與「提高所得」雙管齊下。

在供給面改革上,胡偉良說,必須增加社會住宅與包租代管供給;釋出公有土地興建只租不售住宅;並推動閒置土地稅、空屋稅,促進有效利用。

台灣房價所得比超高,胡偉良表示,房價所得比的合理調整,需要從「降低房價」與「提高所得」雙管齊下。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央行重拳打炒房,陳志聲透露,去年第四季開始台中部份區域就已有投資客「拋貨逃命」。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而需求面管理部分,胡偉良指出,需完善信用管制,避免過度槓桿;打擊投機炒作,建立公平交易環境;引導資金投入實體經濟而非房地產。

另外,所得提升策略也很重要;胡偉良表示,強化產業升級帶動薪資成長;完善財富分配機制;提供購屋租稅優惠,減輕負擔。這個過程相當複雜,因為涉及整體經濟環境的改善,樂觀估計,可能需要10~15年才能看到顯著成效。

至於社會住宅方面,作為居住安全網的重要一環,其數量與品質直接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健全程度。胡偉良說,目前台灣社會住宅數量仍遠低於國際標準,需要急起直追,數量目標應以住宅總量的5%~10%為短期目標,長期則應朝向15%~20%的國際標準邁進。

胡偉良建議,社宅區位選擇避免集中化,應分散於各生活圈,促進社會融合;品質提升上,要注重建築設計與社區營造,擺脫「貧民住宅」的刻板印象。多元服務部分,須結合社福、就業、長照等服務,打造全齡友善社區。而要達到社宅合理數量,預計需要持續投入10年以上的時間與資源。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