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昌教授:中美是貿易戰?還是科技戰?

記者張家豪/台北報導 2019-05-28 16:01

方文昌教授。

最近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打得如火如荼,美國President Trump簽署了行政命令,限制中國的華為和中興通訊在美國銷售其設備及服務,接著,美國商務部也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單,禁止美國企業向這兩間公司出售商品。

二十世紀初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真槍實彈的戰爭,現代的戰爭已經不是槍砲彈藥的戰爭了。新的戰爭是貿易戰與科技戰,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就是新世界大戰的前哨。方文昌教授說:兩國經濟強國如何尋求「脫鉤」整體經濟,將規模限制在貿易、投資和金融等範圍,恐怕還有得觀察。其實,將兩國視為對等的經濟超強國未必正確,以總體GDP而言,美國大約是20兆美元,中國是13兆美元(台灣約0.6兆),看來兩國差距沒那麼多,但是中國要養活近14億人口,美國僅要養活3億多人口,我們就知道這兩個國家的國力還是有一段距離。

在21世紀的「科技戰爭」中,美國仍然是科技創新的世界領先者,利用科技來增加經濟優勢和軍事優勢,是無庸置疑之事,但美國正面臨著中國不同形式的科技挑戰。不可否認的,近十年來,中國在各方面都有著巨大進步,想要藉由成為世界製造中心,以擺脫貧困地位。作為一個新崛起大國,無法長期藉由製造來提升經濟實力,所以中國嘗試藉由「創新獲取科技」,以實現經濟成長。這樣的現象,也就是美國兩名學者Andrew Kennedy及Darren Lim所描述的「不可避免的創新-製造,交易和獲取」。

描述的就是提升中國公司的本土創新和製造能力,使中國在創造和生產新技術方面更加自力更生。接著,利用與外國商業交易,要求在中國投資的外國公司與中國公司合作,或轉讓部分知識產權,以換取進入中國市場。獲取則指的是從外國取得先進技術,而無需支付費用。

美國以往對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認為不值一提,他們認為中國只是一個會模仿的國家。但近年來,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大量投資,中國企業在資通訊方面及和人工智慧(AI)方面的進步,使得美國面臨維持科技霸權開始需要擔心了。因此,藉由貿易戰捍衛現有的創新技術優勢,設法延緩中國的技術進步,才能確保本身的優勢。

方文昌教授認為,美國是個民主國家,對於如何保護美國的技術霸權,很難有一個一致性的策略,以往歡迎外國留學生的開放政策,允許外國買家收購大公司等政策都已經越來越緊縮,但限制與經濟和戰略競爭對手貿易,也會存在其他風險,例如,嚴格的出口管制,也可能削弱了競爭力,最終損害美國的安全。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開放者通常佔據著主導地位,但美國受到中國科技進步的刺激,這種平衡似乎正在向保守的觀點轉移。

所以,美中貿易戰其實是根源於創新的科技戰,科技、資訊才是中心戰場,美中經濟和技術競爭會越來愈激烈,台灣在兩大經濟體的貿易戰中,似乎是獲利不少,但如果僅是回歸到製造,台灣又會陷入以往低成本的循環之中,應設法利用這個機會,將台灣的製造能力提升成智慧製造能力。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