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科大分手博物館 百餘件紀念物說故事

記者李文生/台南報導 2018-06-28 16:56

崑山科大辦分手博物館展覽。

全台有各式各樣的主題博物館,但您有聽過分手博物館嗎?分手博物館有什麼東西?崑山科大通識課程辦理分手博物館展覽,修課學生向外界徵件或提供自己的故事及紀念物品展出,共展出百餘件物品。負責辦理的林幼雀老師表示,分手是一輩子的課題,很難不傷心,分手博物館試著讓同學們換位思考並積極面對,這些悲傷或不安,將成為推動自己向前走的力量。

分手小物展示。

分手小物展示。



崑山科大通識教育中心林幼雀老師說,分手博物館的構思是希望能讓學生們學會面對分手,分手不單只是情人間的分手,也包含親人、寵物的離別,或是隨時間流逝而淡去的事物等,這是人生的必經歷程,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如何面對分手。以不同角度看待過去,從中學習與面對,收拾好情緒才能迎接未來。

學生參觀展示分手物品。

學生參觀展示分手物品。



林幼雀老師表示,此次結合通識的性別與法律、疾病預防與照顧、數位邏輯設計與實習等3門課程,展出110件以上物品。除原有的通識課程,還加入專業領域課程。由於分手常常來得措手不及,很多的話常留存放在心中,待時間的流逝才能漸漸放下,因此,展覽也提供明信片,讓觀展者藉由明信片傳達當時想說卻來不及說的思念,或感謝對方的話,並協助將明信片寄出,讓觀展者彌補心中的那一份缺憾。

分手牆張張都是分手後的思念之情。

分手牆張張都是分手後的思念之情。



展場中展示著一雙名為「沒有聲音的鼓」的鼓棒,敘述著感人的故事,「這是個沒有聲音的鼓,在媽媽離開後,這雙鼓棒再也沒被打開,一放就放了近10年。」一把名為「親棄」的吉他,是作者對於人際疏遠的感慨,原本一起學吉他成長的表姊,隨著表姊到外地求學,距離越拉越遠,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這把代表著過去回憶的吉他,留下無比的感慨與惋惜。

除了分手物件展外,另有實作區及影音區。電子工程系數位邏輯設計與實習課程學生,運用數位邏輯的概念設計出心電感應儀、分手計時器、期待再相逢、情緒互動器等。民生應用學院疾病預防與照顧課程學生,運用桌遊設計概念,設計出「與疾病分手」桌遊卡等。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