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跳針的老唱片重複著相同的旋律一般,在花蓮火車站經常上演類似重複的劇碼。忐忑的臉龐、慌張的步伐甚至像小跑步似的走進車站,習慣性的往排隊線靠過去,然後盤算一下排隊的人是多是少,且眼神總是不經意的飄向火車時刻表,就彷彿上頭可能會降下一張票給自己;無奈,哪怕已經是第三個回合的來回排隊,最後還是鎩羽而歸。
起個大早的黃媽媽在買票的隊伍中並不明顯,但她就像前述過程中的人物一樣,為了買一張火車票而多次奔波於處所和火車站間。她說,孩子打電話回家告知,透過網路訂票多次卻仍定不到票,語氣相當失落,於是自己自告奮勇到現場買票,或許可以「幸運碰到」退票的人。黃媽媽說,以前過年前總是忙著辦年貨,現在卻是要先擠破頭買張火車票後,才想著過年的事;為了讓孩子回家吃頓團圓飯,她說會一直跑火車站直到買到票。
另一位陳小姐則是顯得篤定得多,陳小姐說,每年這個時候想買張車票簡直比考公務員還難,每次拿著電話對著電腦猛按,卻是按得都快飆粗話了,結果買不到就是買不到;為了不讓父母擔心,自己每次都騙說買到票了,其實我是帶了張童軍椅上車,然後坐在自備的椅子往來花蓮台北間。
一張票牽扯一個故事;不管黃媽媽、或者陳小姐,她們的經驗我們很多人都經歷過;有誰能料,一張小小的車票卻是牽動一家老小能否順利團圓的關鍵,這也難怪許多花蓮人高喊,為什麼不讓花蓮人“U”先購得火車票呢?
房地產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