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aiwanhot.net/cache/1205260/lgnw/medias-20250213-67ad5cb6da644.png)
DeepSeek打破了砸錢比算力的發展AI遊戲規則,而中國在AI晶片算力競賽落後,卻在AI應用層面領先,讓各國紛紛祭出禁用手段以防資安外洩,基於成本考量,能堅持多久仍有待觀察。
DeepSeek-V3模型突破美國算力封鎖的第十四天,美中兩強各自有動作,針對中國人工智慧公司DeepSeek帶來產業震撼,美國共和黨密蘇里州參議員Josh Hawley提出一項法案,尋求禁止DeepSeek等技術或智慧財產權進口到美國,違法的個人將被處最高20年監禁或100萬美元的罰款,公司違法最高可罰款一億美元。
AI算力比不過 AI應用面領先
美國國會正竭力封鎖中國,以保護美國市場利益,該提案是目前為止美國「最激進的人工智慧立法行動」。不過科技創新這種事,誰也無法事先立法圍堵,所以就算是該法案真的在美國國會通過,現實的情況是,中國在AI晶片算力競賽落後,卻在AI應用層面領先,統計過去兩周中國主要網路及科技巨頭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企業清單,包括:阿里雲、騰訊雲、百度智能雲、華為雲、京東雲、天翼雲、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沐曦、摩爾執行緒、天數智芯、吉利、極氪、嵐圖、奇安信、安恒資訊等涵蓋雲計算、通信、晶片等領域企業巨頭。
雲服務商通過低價和便捷部署吸引開發者,三大電信運營商及中國晶片廠商推動AI模型當地語系化適配,加速中國算力生態形成,使得終端服務商從智慧客服到安全防護,再到車聯網,DeepSeek技術已滲透多個行業,可以想見中國一般民眾的日常生活已經開始接觸到AI應用,對於生產力與商業模式會起到怎樣的化學作用,再過兩年就會看出差距,台灣在AI硬體領先,但AI應用落後,要有危機意識。
中國要改變全球科技競爭規則
DeepSeek的成功證明,技術封鎖並不能完全阻礙創新,反而可能促使被封鎖一方尋找更高效的研發路徑。美國要確保經濟優勢,就要切斷中國與美國創新的聯繫。眼下,美國國會正竭力封鎖中國,以保護美國市場利益。美國提出禁止進口DeepSeek等技術,其核心動機是對中國在AI領域的快速發展感到不安。
DeepSeek的成本效率突破表明,中國可能正在改變全球科技競爭的規則。美國擔心,如果DeepSeek等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廣泛應用,可能會削弱美國在AI領域的主導地位。此外,美國還擔心DeepSeek的技術可能被用於軍事或間諜活動。這種擔憂並非完全沒有根據─AI技術的雙刃劍特性使其既可以用於民生,也可能成為國家安全的威脅。
美國在AI基礎研究和產業生態方面保持領先優勢,而中國則依靠市場規模和政策支撐,快速實現技術商業化落地。這種競賽態勢不僅推動了全球AI技術的發展,也引發了對國家資安的新一輪思考。DeepSeek的高效能模型需要大量的數據來訓練和優化,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成為一個關鍵問題。
例如,如果DeepSeek的模型在美國市場廣泛應用,可能會涉及美國用戶的大量數據。如果這些數據被用於其他目的,將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此外,DeepSeek等AI技術的全球化應用還可能導致數據流向中國企業,進一步加劇國際間對數據主權的爭議。
DS資安疑慮引發多國禁用
包括台灣在內,世界多國禁止政府部門使用DeepSeek,韓國、澳洲、義大利、印度、日本、美國部分聯邦政府、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等。各國對DeepSeek的安全性大多抱觀望、存疑想法。中國外交部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並依法保護數據隱私和安全,從來沒有也不會要求企業或個人以違法的形式採集或存儲數據。
AI模型的運作依賴於大量數據的收集和處理,這在帶來效率提升的同時,也埋下了數據洩漏的隱患。例如,在跨境合作中,數據流動可能導致敏感資訊被不當使用或盜取。AI系統的脆弱性是另一個資安風險來源。駭客可能通過惡意干擾或攻擊AI演算法,導致系統失靈甚至被用於間諜活動。例如,在軍事或金融領域,AI技術的應用一旦遭受攻擊,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AI模型正在滲入生活日常
如何在全球化競爭中平衡數據利用與隱私保護,仍是一個挑戰。未來,各國應該進一步出台針對AI技術的監管政策,特別是在數據安全、演算法透明度等方面共同制定國際標準,以降低技術應用的風險,在國家資安與科技創新快速發展中建立有效的資安防護體系,加強數據保護。民眾也要意識到AI模型正在滲入生活日常,增強對AI技術及其風險的理解,參與到資安防護中,共同應對潛在威脅。
更多精彩內容 就在 [理財周刊1277期] 👈點紅字看更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