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華嚴學國際論壇」在南投縣鹿谷鄉和雅村「大華嚴寺」隆重舉行,大華嚴寺導師 海雲繼夢(中)與日本、韓國與台灣10餘位學者專家合影留念。
「2017華嚴學國際論壇」於3月10、11日在南投縣鹿谷鄉和雅村「大華嚴寺」隆重舉行。10日上午大華嚴寺導師 海雲繼夢於開幕式中提到,「學術」是人類思想之菁華,「華嚴學國際論壇」的目標在於透過學術的方法將「華嚴思想」展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提供現代社會運用與保存,讓佛法走出經本、走入世間。
緊接著由東海大學哲學系余懿嫻教授與韓國學者張珍寧教授等,分別發表《法藏五教判哲理探》與《華嚴經問答中出現的判教》拉開序曲,分別探討華嚴思想在中國與韓國的思想流變。
華嚴學會暨海雲華嚴研究所自2010年起,陸續於兩岸辦理了六次華嚴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超過兩百位國內外學者發表近兩百篇的華嚴學術論文,興起了佛教華嚴學探研之風潮並成近代華嚴推廣之一大盛事。今年的華嚴學國際論壇以「新時代的華嚴判教探討」為題,邀請到日本、韓國與台灣10餘位學者專家,展開對話。
佛法為應時代教化之機,而有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然五千餘經典,令人有望洋興嘆之慨;「判教」的用意旨在將浩繁佛法予分類與組織成一個完整體系,並以求得佛典義理的圓通無礙。「華嚴學」是為《華嚴經》之思想研究,唐代宗密大師說:「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由此可知華嚴思想之浩瀚。
華嚴思想經歷千餘年的發展及社會變遷,近年更有快速與大量的現代資訊科技,然而華嚴判教是否有更精準之論述與分類?且華嚴在現代社會與佛教中之定位又為何?是此次辦理此研討之重要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