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最美的中元放水燈儀式,5日(農曆7月14日)晚間在南崁大橋南崁溪畔盛大舉辦。南崁五福宮今年欣逢自創建大眾廟後,開始擴大舉辦慶讚中元普度植福二朝的第265週年,在此重要時刻,邱進賢主任委員、陳宗賢榮譽主委及邱奕懋常務監事,率領管理委員會,特敦聘臺灣第一位博士道士的中研院李豐楙院團隊,著手進行五福宮中元普度源流調查研究曁撰寫中元普度文化資產專書《南崁五福宮五大庄聯合中元普度》業已付梓,特在放水燈儀式前的晚會現場,舉辦「文化資產專書發表會」,桃園市張善政市長率領市府團隊親臨與會祝賀,並參與放水燈儀式。
建廟364年的南崁五福宮,見證了從南崁到桃園的區域發展歷程,主神玄壇元帥也從護軍守護神、南崁四社咸感靈驗創建草祠、原漢各族共同擴建玄壇廟、醫神信仰至今日工商業時代的財神,實為桃園社會發展的縮影。南崁五福宮中元普度祭典,從憐憫南崁四社原住民及歷年遠渡來南崁經商開墾的各國移民亡故於此,擴大規模例祭普度以慰其靈,已有265年之久,(春秋傳》:「鬼有所歸,乃不為厲」《士喪禮》云:「疾病禱於厲」,因而為求地方平安,延聘僧道修設醮筵以安撫亡魂,並安慰南崁歷年各式分類械鬥及乙未戰爭等受難亡魂,中元普度成為五大庄重要的祭典,具有悲天憫人護衛鄉里的歷史性,此透過五大庄共同合作的大型普度醮典,展現了自古社區營造團結的典範性。
張善政市長出席南崁五福宮舉辦第265年中元普度醮典
目前五福宮「五大庄聯合中元普度二朝醮典」仍保有農業組織傳統的多層級輪值祭祀祭典,而其年度祭典的值年總爐主卻有別一般宮廟總爐主,直接於主神前擲筊產生、某庄某家族永任總爐主、或輪值值年庄頭直接筊選產生等模式,而是一種層層輪值而為總爐主的多元層級輪祀組織運作模式,每年在其五大庄祭祀圈內,採五年輪值,每年產生三官首、總爐主(正主會)、正主醮、正主壇、正主普,而五大庄內各有一個至數個的小庄(私庄或坪位),因此總共有15個輪祀組織,故而有15位私庄爐主,而這15個爐主則是各私庄之三界公爐爐主、天公爐爐主、或土地公爐主;因此該私庄爐主需先輪值該大庄的值年柱首(從三官首開始),再按輪值擔任總爐主,並負責協助與籌辦五福宮的年度慶典。
右起南崁五福宮副主委邱垂境、謝佳秀里長、錢龍議員、卓宗賢里長出席五福宮放水燈活動
而這些私庄輪祀組織的爐主,則負責或協助村里長舉辦「庄頭內年初迎媽祖、三界公戲、天公戲、土地公戲、五谷王戲或和祈謝平安戲等祭典,其中各私庄所應缴納五福宮年度祭典經費分攤,則採「水田面積」、「田甲」或「田佃」(原有耕作土地面積多寡)來分配,展現了傳統農業社會敬天祭祀與地方公廟組織運作的緊密關係。雖然南崁五福宮轄境內近三十年來呈現快速都市化發展,卻有別於台灣諸多地方輪祀農業組織的消逝,仍保有其近三百年來的傳統,持續傳承古昔生活,而形成仍具農業社會雛形的慶典傳統風俗,深具展現桃園地域社會發展歷程的地方特色,此輪祀習俗在台灣實屬少數,有著極具文化資產的在地顯著性與保存迫切重要性。
蘆竹地區里長、議員、官員在放水燈前合影
慶讚中元普度植福二朝醮典,在當前以漳州人為主的北桃園社會,則不論籍貫,多採漳州社會「紅頭濟生、黑頭度死」的傳統,因而中元普度二朝醮會時,則遵聘釋教香花法師來主持法會,且自古南崁在地的金瑞壇及萬德壇等壇,音韻柔和功夫了得威名遠揚,其中南崁萬德壇法師曾於 2003年以前主法數十餘年,自2004年起則由南崁金瑞壇林克盛法師門下公西金瑞壇勝鍵法師所主法至今;從農暦七月初一日大眾廟開鬼門,七月十三日迎請各私庄三界公爐與天公爐、佈壇、準備大士山、山神、土地、寒林所(翰林院)、同歸所、沐浴亭、豎燈蒿上掛幡頭、虎牌相關法具,七月十四日啟鼓、發表、啟請、安六神、安灶君、安宗師、安監齋、投廟、禮拜梁皇寶懺、南敬、晚上前往南崁大橋溪畔水燈窟放水燈。七月十五日誦金剛經、演淨、北敬、金山拜醮、謝三界、放榜、送大士(大士出位)、晚上孤棚拜宗師、敬孤巡筵、焰口普度、辭孤、謝壇、孤棚跳鍾馗押孤。
物資一批要捐給祭祀轄區22個里的關懷據點及慈善機構,市長張善政發感謝狀給五福宮主委邱進賢
七月廿九日大眾廟收普;八月初一日清晨大眾廟關門等科儀,圓滿七月慈悲月;其中,金山拜醮科儀則是除了臺灣中部地區較常見演法外,北桃園也是重點演法區域。七月期間,則有南崁五福宮、壽山巖觀音寺、桃園景福宮、桃園大墓公、大園仁壽宮及草漯保障宮等桃園六廟宇會舉行,(其中仁壽宮與保障宮則會因當年改為道教儀式普度而沒有此科儀),而此科儀大多為廟方要求遵古例請主法釋教法師必須演法的科儀,然而就科儀結構來看,此科儀則是水陸科儀與龍華科儀沐浴科交融的精簡濃縮科儀,從請上堂諸佛菩薩、請下堂供養諸神到幫孤魂沐浴與供養等精簡地在此儀式中一一呈現,此承襲著南崁釋教香花科儀的百年傳統。
五福宮擴大舉辦慶讚中元普度植福二朝的第265週年活動
由於五福宮的各里每年均會抬水燈排參與,因而早期各里都有自己專屬的水燈排,平時骨架則懸掛於村里紅壇內,待七月到來,則全村一同參與,從檢查骨架維修、裝置燈籠、裝飾水燈排、滅火替換燈籠方式及練習豎立水燈排等傳習工作,得忙上半個月之久,此展現社區總體營造的能量需要被復育;而在東亞社會也有知名燈排文化資產,如元宵節的臺灣坪林迎鼓仔燈燈排、花壇白沙坑迎燈排、中國蒲田楓亭蜈蚣燈、夏季的日本秋田竿燈祭、大阪だいがく祭、魚津船型萬燈祭等,未來可邀請國內外團隊一同參與水燈排遊街展演,深具跨境交流之國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