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曆七月是台灣重要的普渡時節,家家戶戶與公司行號都會準備供品,表達對「好兄弟」的敬意,並祈求平安。究竟該如何準備供品,才能展現誠意又符合現代習慣?
根據《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近一年的追蹤,發現網友熱議的十大供品中,「餅乾」以壓倒性聲量穩坐榜首。其中,又以「乖乖」最受歡迎。許多工程師與上班族都將「乖乖」視為普渡必備,期盼機器、設備都能「乖乖運作」,工作一切順利。除了乖乖,各種口味與包裝的洋芋片也因其「亮色帶財」的寓意,成為熱門的供品選項。
耐放、澎湃成主流,泡麵與罐頭榜上有名
除了餅乾,「泡麵」和「罐頭」也因其方便保存的特性,成為普渡桌上不可或缺的品項。許多網友分享,擺上一整箱泡麵不僅視覺上澎湃,拜完後也方便分送。罐頭同樣受歡迎,尤其是「八寶粥」和「土豆麵筋」等經典口味。網友認為,罐頭除了耐放,還能輕鬆分送給親友或弱勢團體,減少浪費。
傳統三牲、四果仍具重要意涵
儘管現代供品選擇多元,但傳統的「三牲」與「四果」依然具有重要地位。三牲通常指豬、雞、魚,分別象徵「諸事順利」、「家庭團圓」與「年年有餘」。有趣的是,隨著時代演變,部分家庭也會選擇「三牲漢堡」或炸雞,用更方便的形式取代傳統烹調,展現創意。
「四果」則並非指四種水果,而是代表「四季當令水果」。常見選擇如蘋果、橘子等。不過,需特別留意的是,部分水果因諧音不吉利,如「鳳梨」(旺來)、「香蕉」(招)、「水梨」(離),一般會避免用作普渡供品。
中元普渡的重點在於「用心」與「誠意」,無論選擇傳統或創意的供品,只要心意到位,就能讓普渡儀式圓滿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