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之境」── 呂迦諾個展《ALL OVER》開啟視覺無邊界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5-03-27 14:15

理善藝聚空間迎來了藝術家呂迦諾的個展《ALL OVER》,開幕當日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及業界人士蒞臨,共同見證這場視覺與空間交融的藝術饗宴。呂迦諾透過展場佈置打破畫作的傳統框架,使作品在空間中自由延展,營造無邊界的視覺流動,為觀者帶來獨特的沉浸式體驗。

開幕現場── 視覺、味覺、嗅覺的全方位感官體驗

開幕當日氣氛熱烈,大家自由探索,熱烈討論作品如何突破繪畫與裝置的界線。觀眾們也發現展場細節經過精心設計,茶點的繽紛色彩與作品呼應,空氣中瀰漫著以「白花」為主的特調香氛,增添感官體驗。此外,當天陽光滿溢透過窗戶灑入,更強化了藝術家對色彩與光之能量的表現,營造出夢幻且充滿生命力的展覽氛圍。

開 幕 茶 點 以 繽 紛 的 包 裝 與 作 品 相 呼 應 

▲開幕茶點以繽紛的包裝與作品相呼應。

「ALL OVER」——超越畫布的藝術概念

本次展覽核心概念「ALL OVER」源自20世紀美國藝評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所提出的術語,指的是畫面沒有明確焦點,色彩與線條均勻分佈,創造出視覺上的無限延展。呂迦諾進一步拓展這一概念,透過組成繪畫的方式,讓作品的物性、幻象與空間產生交互作用,邀請觀者不再只是被動觀看,而是主動參與藝術對話。

觀 眾 從 不 同 角 度 探 索 作 品 的 無 限 延 伸 。 

▲觀眾從不同角度探索作品的無限延伸。

《天堂寶石》──以繪畫建構無限空間

展覽的核心系列《天堂寶石》,靈感來自《聖經.·啟示錄》提到天堂的城牆由十二顆寶石組成,藝術家以無止境地反覆貼撕紙膠帶進行塗繪創作,且每組畫作呈現重複卻不盡相同的狀態,這些痕跡不僅是表現天堂寶石的造形,也呼應內心;把空間視為容器,將畫作在現場重新組成,可傾斜、可堆疊,沒有一定的方向性,使畫作內部與外部空間連結,產生新的視覺感受。

呂迦諾表示:「我以『ALL OVER』的概念來表現天堂的無限性,讓觀看者透過空間與畫作的關係,感受到繪畫的延展性與無邊界的可能性。」

窗 外 的 陽 光 強 化 了 藝 術 家 想 傳 遞 的 色 彩 與 光 之 能 量 。 

▲窗外的陽光強化了藝術家想傳遞的色彩與光之能量。

組成繪畫── 當代繪畫的實驗與實踐

在藝術創作上,呂迦諾提出「組成繪畫」(Composing Paintings)的概念,將繪畫視為一種帶有裝置意識的創作方式。不同於傳統的單一畫作,他的作品在展覽時能夠重新組合,透過畫布的物性與展場空間的互動,讓每次展覽都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

他認為,繪畫不應僅限於完成於畫布上的圖像,而是一個持續進行的創作過程,展覽現場的安置與組合方式同樣是作品的一部分。這種方法改變了傳統繪畫的觀看方式,使觀眾從被動的欣賞轉變為主動參與,感受畫作如何隨著空間條件改變而呈現不同的感知層次。

觀 眾 專 注 感 受 組 成 繪 畫 的 多 樣 排 列 。 

▲觀眾專注感受組成繪畫的多樣排列。

透過繪畫悼念與盼望

對呂迦諾而言,《ALL OVER》的創作不僅是形式上的探索,更是一場情感的寄託與悼念父親的方式。「這些無限延伸的畫面,是我內心的安放與盼望,象徵著生命的延續與精神的昇華。」他表示,這不僅是對天堂的想像,更是一種與過往連結的方式。展場一隅引述「我們既有屬土的形狀,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狀」。這份情感的延展、對天堂的想像,以及不曾終止的創作過程,共同構築出一種無限蔓延的感受。

展覽持續至4月26日 邀請觀眾親臨體驗

在這裡,繪畫不再被畫框侷限,而是與空間、光影交融,讓觀者沉浸於無邊界的藝術想像之中,邀請觀者參與一場身臨其境的藝術實驗。

繪 畫 跳 脫 傳 統 框 架 , 以 自 由 的 姿 態 錯 落 於 空 間 。 

▲繪畫跳脫傳統框架,以自由的姿態錯落於空間。

展 覽|【All Over】呂迦諾個展
展 期|即日起-2025.04.26 (六)
藝術家|呂迦諾
地 點|理善藝聚空間
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7號5樓之1

更多精彩內容 就在 [理財周刊1283期] 👈點紅字看更多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