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選這三種!! 用最低成本獲得最高保障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3-04-06 14:15

我何時開始意識到保險的重要性?

最初開始研究保險是出國前往歐洲實習,申根國家簽證規定入境者至少得保足750萬以上,以及相當程度的醫療額度。原本只想保最低額度,家人卻希望可以保到至少2,000萬元,於是開始研究各家旅平險,包含醫療支出、住院、殘扶、死亡、門診給付、意外等。

在多方比價後,我買足了保額2,000萬,門診、住院醫療都實支實付,還包含殘扶死亡的旅平險。歐洲醫藥費非常昂貴,看一次醫生的價格幾乎可以抵過你繳的保險費全額,就醫時只要提供保險證明,不用付任何費用,就會由保險公司全額給付。

保了半年的旅平險大約一萬多塊臺幣左右,當時覺得好貴喔!而且在國外要是什麼事都沒發生,那筆錢不就消失了?可是與我同行的友人生病住院,在國外現金不多,財務上比較吃緊,還好有保險讓他不必額外煩惱錢的問題,只要專心養病即可,在那之後,我才開始感受到保險的重要性。

臺灣的健保制度完善,讓我們比較感受不到醫療支出的負擔,但經過海外友人醫療理賠的經驗,回國後進入職場就開始認真為自己研究保險規劃,因為以前剛出社會時,月薪也只有二到三萬,只買了意外險與重大疾病險作為最基礎的保障,一年大概5,000元以內有找;直到收入水平逐漸提升,我才開始加購了終身醫療險與壽險等保障,保費也就遞增到了一萬多元;又過了幾年,收入又增加了,才買了終身殘扶險。

如果你的保險無法一次到位也沒關係,可以先從自己最無法負擔的風險開始,像是發生意外或罹患癌症,這可能是當初還年輕的我最無法承擔的財務風險。

只花少少的錢就能得到大大的保障,是我個人覺得保險最誘人的地方,當然在風險規劃上,我們終極的財富目標是希望能擁有上千萬的資產,達到風險自留。

個人保險怎麼規劃,才不會成為家人負擔?

保大不保小 順序、額度依家庭責任增減

關於整套的保險規劃,我還談不上是專家,只能給大家我這種平民百姓的建議。在此針對蕾咪個人想法分享一些保險觀念。坊間保險類理財書最知名的莫過於《平民保險王》,書中的觀念著重在「將保險列為消耗型支出」,並且盡可能購買「低保費、高保障的定期險」產品,讓保險本身回歸到保險的本質,就是所謂的「轉嫁風險」。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強烈建議大家像我一樣先從定期險買足基本保障開始,直到行有餘力再去考慮終身險與儲蓄險,才不會本末倒置,繳了一堆保費卻沒有足夠保障。

保險規劃上,隨著國情的不同,規劃的方式也不同。在臺灣,健保就是最好又便宜的醫療保險!所以一定要買健保,剩下的再根據健保的特性去補足缺口。同時也要記得留意自己的勞保福利,像是失業補助、育嬰津貼等。

根據臺灣醫療制度的特性,其實保險原則就是保大不保小,所以優先考量順序是: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如果行有餘力,可以再加個殘扶險或長照險。

依照風險等級,購買保險時可考量的優先順序應該是:

意外險:如果你是家庭經濟主力,至少死殘買滿500萬以上,可搭配壽險規劃。

重疾險:可先規劃定期險一次給付100萬,涵蓋癌症最好。

醫療險:日額或實支實付二擇一為佳,其中實支實付的雜費額度最為實用。

在購買時,額度也是依此順序由高至低,在還沒有買足前面的保障時,後面的規劃可先放緩。保險觀念是將保險視為一種消耗品,跟衣服一樣,每個年紀階段都會有不同的量身訂製的衣物,隨著家庭責任不同而調整自己的保單。預算有限時,可使用定期險提高保障,預算足夠時,可考慮在年輕尚未有體況,先買些老年難以取代或費率極高的終身保險。在理財規劃上,我會將保費歸類為生活必須開銷的一種。

如果對保險公司不夠了解的人,不知道哪家比較好,可以參考金管會管轄的「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簡稱「評議中心」)所提供的保險理賠申訴率報告。通常申訴率越低的保險公司,代表理賠時越乾脆,也可以作為優先考慮的人壽保險公司。 接下來,根據以上建議來講解保險規劃方向:

1.定期險與終身險的差別?

定期險與終身險的差別在於,定期險通常是一年一約,有繳費才有保障,優點是保費金額較低,可以依照人生階段需求不同而每年調整,缺點是超過一定年紀或理賠事故後,就無法續保。

終身險通常是十年一約或二十年一約,繳費期間的負擔較大。優點是繳完期滿後,不必繳錢也能擁有保障,大都可以到七十五歲左右;缺點是保費較高,可能造成一些人的經濟負擔,或是無法隨時調整保單。

2.意外險為何重要?

意外通常發生得很突然,經常是一般人最無法承擔的風險,通常根據職業風險等級來決定保費高低,與年紀大小無關。加上意外發生的機率極低,所以費率整體較為低廉,因此在保險規劃時會優先考量意外險,特別是定期產險會是CP值很高的選項。

在我們年輕時,意外身故與疾病身故相比往往更讓人猝不及防,也更沒有心理準備做好緊急備用與財產分配。因此家中若有人突然發生意外,容易造成經濟上的負擔,這也是為什麼會將意外險列為保險的首要規劃。

3.壽險是什麼?

壽險是不論發生疾病或意外身故,都可以申請理賠的一種保險。同理可證,它的涵蓋範圍更廣,所以是較為昂貴的保險類別。在沒有任何撫養責任的情況下,其實差不多準備個人喪葬費額度就夠了,但是背負撫養責任的人,就應該把壽險的額度拉高。

許多父母因為太愛小孩,所以把小孩的保障額度買超高,結果發生意外後父母雙亡,小孩一毛錢也拿不到,完全沒辦法受到保障。真正要保障孩子的方式,應該是將家中的經濟主力額度買高才對,隨著家庭責任的高低增減額度。

額度以自己年薪的十倍作為家庭保障,假設是單薪家庭,爸爸年薪60萬,媽媽是家庭主婦,那麼最應該購買定期壽險的是爸爸,壽險額度建議至少60萬乘以十倍,也就是600萬以上。如果爸爸發生意外身故,他的保單至少能代替他照顧家人十年,所以保險買對,就是對家人最好的愛。 每隔幾年可檢視一次保單,像孩子出生、父母退休、小孩成年與自己退休,都有可能是壽險額度可以調整的時候。

大部分具有競爭力的終身醫療附約,通常需搭配終身壽險主約。資金有限時,可以透過購買最低額度的終身壽險主約,搭配自己想要的醫療附約,以降低整體的保單費用。

舉例:某家終身壽險主約100萬保額,每年保費29,100元,同一家人壽所販售的定期壽險保額100萬,每年保費570元,因此在我們想要擁有這家人壽終身醫療的附約情況下,可能會選擇購買終身壽險10萬主約保額,搭配定期壽險100萬做整體規劃,降低保費拉高保障。

4.重疾險是什麼?癌症險該買嗎?

重大疾病的基本理賠項目共有七項:急性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末期腎病變、腦中風後殘障、癌症、癱瘓、重大器官移植或造血幹細胞移植,其中大部分年輕人比較容易碰到的重大疾病以癌症為主。

現代人罹癌率高,所以癌症險保費居高不下,也是多數人在醫療支出上最大的隱憂。市面上一次給付型的定期重疾險,經常搭配拉高醫療實支額度,列入防癌規劃中,特別注意的是,可優先選擇保證續保的定期重疾險。

癌症險分為分項給付型與一次給付型。分項給付型依據癌症住院、化療、放療等情況逐項進行理賠;一次給付型則是確定罹癌即可整筆給付,建議可優先購買一次給付型癌症險,可以在事故發生時,直接理賠一筆金額作為支用,也是實務上最為實用的理賠方式。而一般的癌症給付通常需要自己先行墊付,再透過醫師診斷證明與醫院收據等作為理賠憑證,因此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會有點緩不濟急;通常建議一次理賠型至少買到100萬到200萬元額度,再搭配癌症險或醫療險的分項理賠最為實用。

5.醫療險該怎麼買才對?

一般而言,如果想要節省保費,可以考慮優先購買定期險勝於終身險。然而因為醫療險理賠機率高,隨著年紀越大,體況可能有所不同,費率也會越來越差,因此如果可以趁年輕體況好時先買好適合的終身醫療險,反而是我個人比較推薦的規劃方式。

隨著醫療進步,住院天數變短,門診手術越來越多,實支實付的重要性開始大於日額理賠,加上手術費健保多有給付,就算是幾萬元手術費,只要是符合健保給付標準,自費額僅剩幾千元,不至於成為經濟負擔。但是動輒幾萬的醫材、自費藥物與其他雜支等,通常只能使用雜費額度理賠,所以建議拉高實支實付醫療險中的雜費額度最為實用。

孩子的醫療保險規劃,通常是年紀越小越便宜,所以在孩子出生前規劃好新生兒保單,注重燒燙傷理賠額度比一般成人稍高即可。

6.注意豁免附約一定要加入

記得在附約上主動要求加上豁免,如果購買的是終身險,中間發生意外導致殘廢以至於失去收入時,可以直接豁免後面年期保費,一樣可以保到終身。

小 資 族 下 班 後 翻 倍 賺 :     財 富 自 由 G E T ! 3 步 驟 月 入 六 位 數 、 3 0 歲 前 晉 升 新 富 族 

▲小資族下班後翻倍賺: 財富自由GET!3步驟月入六位數、30歲前晉升新富族

小資族下班後翻倍賺:
財富自由GET!3步驟月入六位數、30歲前晉升新富族

作者:蕾咪Rami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8月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