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39小時」拍片競賽爆抄襲風波 南市鬧出滿城風雨!

記者賴子瑄/台南報導 2016-05-05 08:45


台南市「39小時拍片競賽」今年邁入第五年,卻在今年預備競賽拍片前,原是策展團隊人之一的狄龍(Till Dietsche)的抗議,也驚動了遠在德國柏林國際短片影展主席赫爾曼斯(Heinz Hermanns),在其臉書上表示遺憾的關切。文化局長葉澤山說,狄龍只是「39小時拍片競賽」的原創者之一,不是獨創者,原創者至少有3人。但文化局舉辦競賽的前4年,確實都是和狄龍團隊合作,今年因擴大規模,競賽經費倍增,才採公開招標,狄龍團隊也參與了競標落選,才延伸出原創的爭議。

「台南39小時拍片競賽」是於2011年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也是策展團隊人之一的狄龍在台南與文化局共同首辦的比賽,比賽概念為39個團隊在39小時中製作39部影片,在台南舉辦至今已5年。然而上個月初台南市文化局卻被議員爆出取消狄龍的續辦申請,還以原創者的案子對外招標,公然剽竊他的創意,引起爭議。


葉澤山表示,赫爾曼斯4月13日在個人臉書上發表意見,他4月20日就寫信給赫爾曼斯提出說明,希望化解爭議。他認為赫爾曼斯應該是單方面受到誤導,他對此表示遺憾,也希望未來有機會和德國柏林國際短片影展合作。至於狄龍團隊預定5月中旬舉辦「福爾摩沙39小時拍片競賽」,他祝福的樂觀其成,市府也願意提供協助。

「臺南39小時拍片競賽」是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自2012年起辦理的競賽活動,目的是提供在地的年輕影像工作者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以及藉用這種創新的拍片方式,將臺南行銷出去。會有這個競賽的實現,源自於許多人的努力。2012年,即活動舉辦的第一年,當時為長榮大學媒體設計科技學系兼任教師的Till Dietsche先生、影片工作者(同時也是美語教師)的Duke先生以及崑山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曾惠青副教授三人,因此首年的策展人由這三位擔任,第二年由Dietsche先生及他的夥伴戴叮玲女士擔任策展人,該局與後所提到的兩位策展人的合作關係一直維持至去年。上述說明可參照2012年之相關媒體報導皆可印正。

文化局針對「臺南39小時拍片競賽」的「39」小時的由來指出, 臺灣限時拍片活動「臺南39小時拍片競賽」並非第一個,早在2001年就有美國的「The 48 Hour Film Project」(48小時拍片),這個活動曾經在我國的高雄及台北辦理過;另外還有在臺灣已辦理10年的「金甘蔗影展」限時6天完成拍片,也是另一種時間較長的限時拍片競賽。本競賽名稱之「39小時」原本並非是限時「39小時」而是「40小時」,由於顧及到臺灣人較介意「4」的這個數字,在第一屆策展人曾惠青老師的提議下改為「39小時」,而第一屆的活動名稱為「大臺南39小時拍片競賽」,第二屆則在市府建議下改為「臺南39小時拍片競賽」,把「大」字去掉,成為大家現在印象中的名稱。
 
有鑑於「臺南39」活動辦理經費逐年增加,一方面也為了讓活動規劃能注入新的想法,文化局於去年10月首度依《政府採購法》規定(超過100萬以上的活動依法需公開招標),邀集專家學者以評選的方式公開徵求廠商。

葉澤山局長表示,當時Till Dietsche先生所屬的公司也有參與投標,他的伙伴戴小姐也親自出席評選會議,但很可惜評選結果Till並沒有取得標案。雖然如此,為了借重Till的經驗,曾表達多次釋出善意,包括他本人也致電Till,邀約他一同加入「2016臺南39小時拍片競賽」擔任評審或顧問的工作,以期讓活動更加圓滿、得以傳承,但很可惜的,文化局並沒有獲得任何正面回應。
因此即便該局對Till的不滿感到同情及無奈,但今年度的活動、也就是本項政府委託案,由其他團隊協助本府進行策劃已經是
無法改變的事實。

文化局說, 嶄新的2016嶄新的「39」, 今年度承辦廠商「Studio2」是臺南在地廠商,該公司作品屢獲不少國內外獎項,2010與2011台灣金鐘獎最佳動畫片、2009台灣國際兒童影展台灣最佳動畫節目、第25屆及第30屆金穗獎最佳動畫片、台北電影節城市影展首獎、韓國首爾國際動畫影展總決選等等。該公司最著名的作品為邱立偉導演的動畫「 小貓巴克里」,這隻可愛的小貓也是本屆的代言人,另外「Studio2」本次特地打造「39」全新主視覺,亮眼的LOGO中加入許多巧思,不僅有臺南代表性的古蹟如赤崁樓、安平古堡等,還有令人垂涎的美食小吃。除了承辦廠商外,總策展人正修科技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系謝珮雯老師及他的團隊臺南應用科技大學多媒體動畫系楊崧正老師(同時也是「正在動映A Studio A」的負責人)等人的悉心規劃下,今年「39」首次與法國的克萊蒙費宏影展(Clermont-Ferrand Short Film Festival)合作,它是國際最具知名度的短片影展,參加人數僅次於法國坎城影展。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