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師罹B肝無追蹤 健檢已肝癌第三期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2020-03-25 06:26

醫生檢查情形。林重鎣攝

50歲張先生為國中老師,雖罹患B肝卻無定期追蹤, 因平時規律運動,體態及體能維持相當不錯, 去年接受例行性健檢時,發現罹患肝癌第三期, 雖接受放療和標靶藥物治療後成功控制病情,卻因惡病體質爆瘦, 搭配中醫和復健治療三個月後,精神及肌力狀態變佳, 讓他對抗癌之路更有信心。

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陳政國表示, 患者因崇尚自然,雖罹患B肝,卻認為與之和平共處即可, 加上平時並無任何不適症狀,故無定期追蹤, 不料於健檢時發現已罹肝癌第三期,透過門脈栓塞、 放射線治療和標靶治療後,雖然肝癌獲得控制,卻毫無緣由爆瘦10 公斤,確診為惡病體質所致。

陳政國介紹,惡病體質為造成癌症病患死亡的原因之一, 會出現體重嚴重減輕、肌肉無力、疲倦等現象, 容易被誤以為是營養不良造成,但其實為代謝異常所致, 張先生透過中西醫合併治療外,並搭配復健運動, 順利於三個月後改善睡眠、精神和肌肉量也逐漸恢復, 體重也持續回穩,成功克服抗癌路上常遇見的各種困難。

張老師在接受放射線和標靶治療過程中出現惡病體質, 經轉介至中醫部接受中西醫合療,不但順利完成了西醫的常規治療, 一些相關癌指數也降至正常範圍中, 並大幅改善了食慾不佳及倦怠感。

中醫部陳志昇主任表示,中西醫合療是各種癌症治療的潮流與趨勢, 中醫按照個人體質的不同、窮究病因的來源,掌握病機的轉歸, 將病、證、症三聯合參後訂出個人化的療法, 讓病人在接受西醫治療過程中緩解放化療或標靶藥物的副作用並增強 免疫力。中醫的介入著重在整體治療的觀念、經由辨證論治的思考, 依循傳統醫學指導,以扶正為本,輔以祛邪。 調理臟腑陰陽氣血功能,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而達到帶病延年的最終目的。

復健部主治醫師吳書毅表示, 癌症病人常因惡病體質或治療等因素併發「癌因性疲憊症」或「 肌力流失」,現研究發現,癌症病人不可多做運動是過時的概念, 且各大醫學會已建議癌症病人應培養運動的習慣, 不但可以增強體力,生活品質也能大為提升。

一般建議可透過每週執行2-3次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 飛輪等,運動至些微出汗或講話費力程度,每次運動至少30分鐘, 同時配合每週2次、每次2回合的手腳中等強度肌力訓練( 約連續執行12-15次會感到痠痛或無力程度)。 若能漸進式緩慢增加運動強度,即可發現2-3個月後體力與肌力逐 漸恢復。另外提醒,有些肝癌患者可能伴隨胃食道靜脈曲張, 故應盡量避免容易增加腹內壓的運動。若有疑問, 建議與醫師討論適合個人化的運動菜單。

陳政國提醒,因B型肝炎患者在進入慢性肝炎、肝硬化、 肝癌的過程中,往往沒有症狀, 故B肝患者務必每六個月定期回診接受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 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