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滿載熱情愉悅之香 鋪灑地面一片迷人繽紛

地方中心/台北報導 2019-08-19 15:09

走過一地繽紛,忽聞濃郁香味,彷若梔子花,其實是移民而來的緬梔,很多公園或是新建社區住宅前可見單株緬梔,市府戲砂區、成功公園、安興綠地、市民廣場的緬梔正在綻放中。

緬梔原產於熱帶美洲及墨西哥等地區,相傳1645年由荷蘭人引進臺灣。清康熙36年(西元1697年)郁永河自福建來臺採硫,遊歷各地時,曾賦《臺灣竹枝詞》十二首,其六:「青蔥大葉似枇杷,臃腫枝頭著白花,看到花心黃欲滴,家家一樹倚籬笆。」又批註曰:「番花,葉似枇杷,花開五瓣,白色,木本,臃腫,枝必三叉。花心漸作深黃色,攀折累三日不殘。香如梔子,病其過烈,風度花香,始覺濃郁。自四月至十月開不絕,冬寒併葉俱盡。」即詳細描述番花緬梔的外型與廣泛栽植。

工務局林志峰局長表示,緬梔之名亦有一說,緬梔由緬甸傳入,花香似梔子花而得名。緬梔以白花黃心品種最為知名,乳白色花瓣中暈染鮮麗的鵝黃色彩,猶如蛋白包裹蛋黃的形象,今常以「雞蛋花」泛稱所有的同種植物。除了白花黃心的品種外,尚有同屬不同種的紅花、三色等雜交栽培種可供觀賞,全球約有5,000種,近年來園藝商從東南亞各國引進優良景觀栽培品種,花形花色變化萬千,愛花人可以留心一下。

緬梔為佛經中規定寺院裡必須種植的「五樹六花」之一,英名Temple tree,足以說明其與寺廟密不可分的關係,除因獨特的形態被賦予深厚佛教內涵外,優雅的芳香常供奉於佛前表達敬神之意。又因分叉狀的枝條,形似鹿角,故又別稱「鹿角樹」。

緬梔為小喬木,株高約3~5公尺,樹皮灰白色,枝條粗大呈分叉狀,又因單葉20-30公分長簇生於枝條先端,站在樹下可以清楚看到鹿角狀的枝條,以及枝條上明顯的落葉「葉痕」。緬梔的葉子上有平行羽狀側脈約30至35對,非常明顯且整齊;花頂生,聚繖花序,花色花型因品種略有不同,花瓣五片作迴旋覆瓦狀排列,落英常以旋轉方式直線墜落,落地時仍保持完整,鋪灑地面呈現一片迷人的繽紛。

緬梔為常見且深受歡迎的庭園造景用樹,最適合庭園美化或大型盆栽。不過花朵雅緻討喜的緬梔,枝葉富含白色乳汁,具有輕微毒性,誤食者有噁心、腹瀉症狀,民眾如果順手摘花竊香,要注意應仔細清洗手部。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