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典藏植物園匯集來自不同氣候帶的462種植物,其中蕨類、蘭花與附生植物區尤為豐富。蕨類不僅能淨化空氣,其千變萬化的葉形更令人賞心悅目,是調劑身心的絕佳綠色夥伴。臺北市政府公園處邀請喜愛蕨類的民眾,親臨植物園,探索臺灣「蕨類王國」的由來,深入認識這些古老植物的生態奧秘,感受其強韌而優雅的生命力。
臺灣「蕨類王國」由來 珍稀物種盡收園區
蕨類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維管束植物之一,其演化歷史可追溯至四億年前的泥盆紀。臺灣因海拔垂直分布明顯、氣候濕潤多雨,使其成為全球蕨類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實至名歸地被譽為「蕨類王國」。臺北典藏植物園肩負起推廣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教育的使命,園區內收藏了多種具代表性的蕨類植物。
其中,附生植物區懸掛的「鹿角蕨」最具特色,其孢子葉形如麋鹿角,營養葉則包覆樹幹或岩石,宛如盾牌般優雅奇特,近年來成為栽培新寵。遊客可在園中近距離觀察其如何在有限空間中展現生命的韌性。另一吸睛焦點為體型碩大的「蘭嶼觀音座蓮」,其葉片最長可達三公尺,基部肥厚飽滿,形似觀音座蓮而得名,是園內最具代表性的地生大型蕨類之一,也是拍照打卡的熱門景點。
日常生活與生態教育結合 打造沉浸式自然教室
除了觀賞性強的物種,園內也展示多種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蕨類。例如餐桌常見的野菜「山蘇」,嫩葉清脆可口;園藝造景常用的「腎蕨」,不僅淨化空氣,也為炎夏帶來清涼;葉柄烏黑細如鐵絲的「鐵線蕨」,則深受室內園藝愛好者喜愛。
公園處藍舒凢處長表示,臺北典藏植物園不只是植物展示空間,更是一座沉浸式自然教室。園區模擬臺灣由低至高海拔的生態環境,透過志工的專業導覽,無論是親子家庭、學校團體或植物愛好者,都能深入淺出地認識各類植物生態,彷彿從平原緩緩走進雲霧繚繞的高山,感受植物在不同氣候環境中的萬千變化。藍處長強調,園區對蕨類等臺灣原生植物的分區收藏與主題展示,展現了市府對在地生態價值的重視,期盼藉由都市植物園的力量,喚起大眾對自然環境的關懷,讓生態保育的種子,在每一位市民心中萌芽。
圓山公園管理所主任莊勝豪補充,臺北典藏植物園全年免費開放,交通便利,搭乘捷運淡水信義線至圓山站即可輕鬆抵達。眼下正值蕨類生長旺季,是觀察其生態變化的最佳時機。除了蕨類,園區亦設有多肉植物及不同氣候環境主題區,滿足各年齡層與族群的喜好,歡迎大家蒞臨,體驗知性與感性兼具的綠色假期。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09:00至17:00(週一休園,遇國定假日或特殊假日將順延休園)
交通方式: 可參閱臺北典藏植物園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