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髮疏齒搖變阿婆 乳癌婦求解

記者陳宜婷/台北報導 2015-12-04 07:47



王媽媽從37歲確診為第二期乳癌,以手術治療後以為可以從此脫離癌症,沒想到術後第五年,以為是感冒久咳不癒到講話氣喘吁吁,回診才發現其實是癌細胞已經轉移肺部,立即接受化學治療,但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因為強烈副作用包括狂掉頭髮、牙齦萎縮、末端神經病變…等,不僅身心疲憊且面容憔悴,崩潰想放棄。

台灣目前新發乳癌案例每年約一萬兩千人,新竹馬偕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鄭弘毅主任表示,其中約有兩成癌細胞已經遠端轉移,但即便是能幸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患者,亦約有15%可能在治療五年內復發或轉移,由於轉移性乳癌治療的目標為延長生命且保有生活品質,因此在治療策略的擬定上,依患者的病理分類及病徵狀況作決策十分關鍵。


圖說:新竹馬偕鄭弘毅醫師。

鄭弘毅醫師說明,上述案例王媽媽是屬於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患者,這類患者在台灣約每三位就有二位荷爾蒙受體為陽性。依目前臨床治療準則,可優先使用抗荷爾蒙治療,但若是癌細胞轉移到肺、肝、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等的轉移性病徵顯著,病情屬猛烈性,臨床上多會先採用化學治療作積極處置。

然而化療雖然能快速緩解病灶,卻也因為其機轉不分體內的好細胞或壞細胞,一視同仁地使細胞減少分裂,造成全身性的影響,包括貧血、掉髮、口乾破裂、腹瀉…等副作用,不僅讓患者生活品質大打折扣,更可能因為治療期間的身心疲憊,影響繼續完成治療的意願。也因此在肺部轉移的狀況患解後,深受化療所苦的王媽媽與醫師進一步討論治療選擇。

針對病情較緩和的荷爾蒙受體陽性的轉移性乳癌患者,鄭弘毅醫師建議,可以採用抗荷爾蒙治療搭配口服標靶mTOR抑制劑,目前研究顯示可延長十二個月的無疾病存活期,並且療效較單獨使用抗荷爾蒙治療為佳,且相較化療的副作用不易影響生活。目前已有健保給付,針對已停經,有轉移性症狀且不適合化療的乳癌患者多了一個治療選擇。

目前乳癌仍是女性癌症之首,鄭弘毅醫師鼓勵乳癌患者面對治療不要害怕,治療的武器日新月異,透過良好醫病討論,幫助患者治療的同時也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面對復發的婦女朋友不需太過沮喪,應積極配合治療,用樂觀的心情與疾病和諧共處。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