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成果發表會 秀蚊媒病防治成果

大台北記者林茂榮/地方報導 2018-03-30 19:20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蚊媒病中心)、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感疫所)與衛生福利部於107年3月29日,假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共同舉辦「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暨蚊媒病防疫成果發表會」。針對「蚊媒病防治成果」、「致病性微生物研究」及「疫苗開發」三方面研究進行報告,期盼透過此次發表會,促成產學界交流與合作,展現我國於防疫之技術成果與發展潛力,將科學防疫實務經驗推向國際,展現台灣在防疫科技產業的實力。

該院蚊媒病中心近兩年和中央與地方積極合作,共同防治蚊媒傳染病,使登革熱本土病例由2015年4萬多例降至2016年入夏後8例及2017年全臺10例,交出亮眼成績。上午會議發表蚊媒病中心和中央地方合作計畫,以及與學研單位合作之研究成果報告。特別邀請到疾管署及台南、高雄與屏東三縣市政府代表分別針對105-106年地方登革熱防治成果進行報告演講。並邀請與蚊媒病中心合作之學研單位報告科技防疫成果,包含建置新式誘卵桶調查病媒蚊密度以提升即時監測與防治管理,並研發登革熱行動App以推動多元防疫資訊、推廣登革防疫教具以深耕民眾教育。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楊正芬副研究員報告指出,近年來台灣登革熱流行皆為境外移入個案導致。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台灣2014至2017年共有1,301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確定病例,感染國家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其中588例(45%)是在機場被攔檢。因此藉由實驗室為基礎的即時監測系統,建立登革病毒基因資料庫及流行病學基本資料,瞭解本土流行病毒株之來源、擴散及分布情形,對於登革熱流行疫情之研判及防治策略可提供重要且即時的防訊。
蚊媒病中心針對新穎監測技術開發、抗藥性分析以建議縣市政府化學防治施藥準則、建置防疫資訊平台及多元傳播防疫教育與資訊等面向,與學研單位專家學者合作,成功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科學證據提供政府單位防疫策略參考。

在登革熱防治教育推廣方面,蚊媒病中心與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合作,於展示廳內設置「蚊媒傳染病防治教育專區」,為有效達到科學傳播的功能該專區運用各種展示手法,如: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多媒體遊戲、動手做、解密遊戲教具箱等,將枯燥的蚊媒傳染病防治資訊轉譯為民眾願意主動探索瞭解的知識,期能透過展覽及教育活動,強化民眾對於登革熱及茲卡、屈公病的認識,深耕蚊媒傳染病防治教育工作。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