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太平歌陣大會親 3/11台南關廟山西宮登場

記者黃芳祿/台南報導 2018-03-09 07:50

佳里港墘港興宮太平歌團演出情景。(圖/記者黃芳祿攝)

2018台灣太平歌陣大會親將在3月11日關廟山西宮進行,承接重任的關廟區新光國小校長陳建銘說,來自各地8陣天子門生陣為主軸,結合鄉城歌仔戲劇團的小戲演出,以「陳三五娘」劇情為故事脈絡,統合戲曲橋段相應曲目後,由說書人和男女主角扮相演出,精采可期。

2016、2017年由台南市麻豆巷口里慶安宮集英社在成立99周年及百周年慶時,先嘗試號召臺灣各地門生陣來一同大會親。接下來關廟區新光國小校長陳建銘承接起今年的大會親活動並與臺南市關廟區公所共同主辦《品管絃音歌太平》「2018台灣太平歌陣大會親」活動。

邀請《亞太胡琴樂團》擔任策劃執行,將高雄茄萣區「賜福宮和音社」、內門區「和樂軒太平清歌」、「鴨母寮太平清歌」、台南市北區「清音社」、麻豆區「慶安宮集英社」、佳里區「港墘港興宮太平歌團」、七股區「永吉吉安宮天子門生」、安南區「公親寮天子門生」等8陣天子門生陣為主軸,結合鄉城歌仔戲劇團的小戲演出。

陳建銘說,今年大會親以「陳三五娘」劇情為故事脈絡,統合戲曲橋段相應曲目後,由說書人及男女主角扮相演出,增加節目可看性,並讓觀眾對展演內容產生了解及興趣,相信活動後會產生更多效應,獲得各界的關注。校長陳建銘強調,這次的大會親獲國立傳藝中心及市府主管機關民政局、文化局、教育局共同協力,邀請文史工作者、宮廟、藝文界等各界共襄盛舉熱烈參與,定將掀起一波太平歌陣的復育風潮。

主辦單位指出,2018台灣太平歌陣大會親延續前兩屆麻豆集英社大會親活動特色,再次請到南部地區宮廟太平歌陣會親演出,開場由去年獲邀赴加拿大,參與150年國慶的文賢國小十二婆姐藝陣擔綱。

這次的太平歌大會親還將重點放在協助各村落傳承及校園扎根工作上,經過《亞太胡琴樂團》王文隆與協辦單位《藝之林樂坊》盧志岳兩位近ㄧ年的媒合,已開設太平歌社團計有台南市中山國中、關廟國中、新光國小、五甲國小、龍崎國中等,以上5所學校參與106學年度音樂比賽,均獲得絲竹室內樂優等佳績,成績令人稱奇。

讓太平歌走入社區見具體成效,陳建銘校長再說,新光社區、龍崎國小、金城國中、新興國小、通興國小、高雄內門國小、茄萣國小、興ㄧ聖道院國樂團、神源山道院國樂團、天艷宮國樂團、山西宮國樂團等單位,開始融入太平歌陣曲目練習,以上單位以百人大匯演呈現《告蒼天》傳統曲目,短短一年,太平歌陣復育從原有8間宮廟擴大為14間宮廟,再增加10多所學校及1個社區,稱得上是復育實質的成果。

主辦單位陳建銘校長強調,今後校園復育的困難點在於師資不足及鐘點費兩項,過往靠地方人士慷慨解囊,復育工作才開展起來,如寬仕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林昭圍總經理多年來的支援,才有社區、國中、國小的社區總體復育成效為各界津津樂道,但是往後有賴於各界的支持及邀約演出,才能讓校園中的陣頭文化發展有較佳環境。

主辦單位解釋,這次活動嘗試太平歌小戲以「陳三五娘」劇情為故事脈絡,曲目分配給各宮廟陣頭後,由【鄉城歌仔戲團】擔綱戲劇串場演出,不僅增加節目張力,讓觀眾更深入了解太平歌展演意涵。

主辦單位為匯聚藝陣大會親活動能量,除用影音紀錄保存活動情況,及展現學府復育成果外,9日將在安平區維悅酒店東悅廳舉行「2018太平歌陣現況發展與推廣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發表太平歌的研究內容,供未來持續復育作為重要參考。

座談會邀請的產官學界代表有,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林韋旭主任秘書談「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保存」,陳志昌老師談「西港香境太平歌陣歷史與發展」,方美玲老師談「太平歌在台灣—20世紀剪影」,王文隆老師談「太平歌陣校園復育推廣經驗分享及關鍵資源探討」,鄭惠中老師談「本土藝團結合文創行銷實務」,希望梳理出更好的復育方向,並透過媒體及各界有志人士協力宣傳,讓大眾感受到民俗陣頭太平歌復育的可期待的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活動由偏鄉小校關廟區新光國小承接重任,辦理全國性藝陣活動,並使宮廟文化與陣頭質量有所推升,推廣太平歌為台灣發聲讓世界看見,讓活動真實推動如期推出,校長陳建銘歡迎各界先進於活動時間到場指教,期望未來亦能藉各項太平歌推廣及深耕活動,如「新創作品發表」及「校園教育巡演」等,將「太平歌陣大會親」年度活動發展成為「台灣太平歌陣藝術節」為目標。

延續民俗活動需要官方力挺,也需要企業界和善心人士共襄盛舉並贊助經費,今年太平歌大會親活動贊助單位有寬仕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及東洋貿易有限公司等,協辦單位包含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臺灣豫劇團、關廟山西宮、中華強友文教協會、維悅酒店、帕莎蒂娜國際有限公司、全家福建設有限公司、藝之林樂坊、老友樂集等單位。

早期常民生活裡許多關鍵時刻的「主題曲」!太平歌都在生活的重要時刻,發揮了消災祈福的功能,太平歌現僅流傳於台灣中南部地區,現況有數種唱腔及編制,紛呈不同樣貌,樂人奉鄭元和為祖師,亦稱天子門生。

太平歌是民間音樂中,亟待整編的文化寶藏;有字無譜,輾轉數代,幾乎散失,唯一口傳心授留下來。天子門生陣,也常見稱「天子文生陣」、「太平歌」、「太平清歌」,「乞丐歌」、「𥰔館」、「歌陣」等稱呼。天子門生陣常見以彩牌為首,前場歌手2~10數人,前2人樂器為「拍」、「叫鑼+觳仔(khok-á)」,其餘持扇或拍。後場樂手樂器有:𥰔仔、二絃、三絃、月琴等基礎編制,同一樂器可多人一齊上場。音樂表現以「歌頭+曲」的演唱方式,是結合歌仔戲調及南管曲的臺灣在地化音樂性陣頭,目前流傳在彰化、嘉義、台南、高雄等地。

「歌頭」是太平歌非常重要的一種音樂特徵,以七言四句為一單位的「七字仔」,先唱「歌頭」再續接唱「曲」。在「曲」的部分,多擷取自廣義南管音樂的梨園戲、車鼓戲曲目。綜合來看,從歌頭調取自歌仔戲,曲目擷採自廣義南管音樂的梨園戲、車鼓戲等融合形成的演唱方式來看,一如臺灣在地文化融合外來移民的文化,形成一在地的特色,太平歌可稱得上是一種「台灣樂」的代表。

目前有佳里港墘港興宮太平歌團、七股永吉吉安宮天子門生、安南區公親寮天子門生陣等3陣,因活動力旺盛,音樂保持樂唱聲韻具佳,更重要的是思考到未來性,多已自主傳承新世代,受學術研究較多,能見度高,太平歌在民國104年(2015)由臺南市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程序,登錄為傳統藝術保存團體。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