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第一個投資型育成中心 「台灣孵化器」啟動

記者張家豪/採訪報導 2017-12-08 16:27

台灣孵化器執行長林英杰(左一)與合作夥伴及貴賓合影。

全球創業觀察(GEM)最新年度報告指出,台灣參與新創事業的工作人口比例高達8.2%,僅次於美國,幾乎是日本、韓國的兩倍。台灣新創產業的活絡更帶動了各種新型態的服務產生,包括孵化器、加速器、共創空間等。然而,可惜的是我國的輔導體系中並沒有任何一家育成中心,在輔導的期間實質的投資自己培育的團隊。

有鑒於此,由TBIA台灣創新育成聯盟、逢甲大學、朝陽科技大學、TA台灣創速共同成立的「台灣孵化器」(Taiwan Incubator,簡稱Ti)12月8日正式於中部科學園區開幕。

「台灣孵化器」是我國育成系統中首家自有基金的投資型孵化器,不但以半公益型的型態來輔助新創業主,同時也針對其所輔導的團隊進行早期投資。致力於成為真正誘發早期投資與實質資本培育輔導的產官學單位。透過天使投資者及種子基金投資,期望解決台灣早期種子資金不足的窘境。除自行以種子基金投資外,更串聯海內外具有投資量能的夥伴。

台灣孵化器執行長林英杰表示:雖然孵化器與加速器都是在輔助新創公司,但兩者的輔助形式略有不同。孵化器除了提供創業的諮詢服務外,也會有法律諮詢、管理、財務、募資等等服務,希望藉由各項環節的完善提高新創公司生存的機會;而加速器則是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和目的,比如說協助新創團隊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下一輪資金等,為了達成短期目標,會在短暫的時間內規劃、提報和改進。因此,加速器一般的輔導時間介於3至6個月,而孵化器的輔導時間相對較長。

隨著創業風氣瀰漫全球,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更是成為世界各國提升產業競爭力與帶動經濟成長的重要元素。以美國矽谷為例,之所以成為新創基地,是因為他們的新創圈提供了大量工作,還擁有專門提供新創公司工作的網站和獵頭公司,不管是年輕人或有經驗的人都樂於到新創公司工作。在亞洲,深圳從過去的硬體產業鏈,到現在創新企業的群聚之地,已經成為了中國大陸最具競爭人才、驅動實現雙贏力的城市,更被稱為「亞洲矽谷」!儘管台灣創業人口年年在增加,但殘酷的是,台灣近年來新創公司的成功率及存活率非常低。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諮詢服務中心統計,一般民眾創業,前五年的陣亡率高達99%。

台灣孵化器專注於投資與培育種子期新創公司,每年二期公開對徵選新創團隊予以投資,並提供新創團隊專業的輔導和支援,讓更多創業者的夢想得以實現。此外,台灣孵化器也從資本市場角度切入,提供新創團隊紮實、嚴密且專業的訓練課程,輔以豐富之育成經驗,破除創業家早期執行及發展的盲點,給予精實準確輔導規劃,協助團隊以正確的方式進入資本市場。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