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辦公新風潮 社群共享中心省荷包

記者吳光中/採訪報導 2017-11-20 09:00

社群共享中心可降低創業成未而頗受新創喜愛。

隨著共享經濟風行,Uber改變了計程車業、Airbnb改變了旅館業,創業辦公也吹共享風!辦公室從過去的商務中心,近幾年年輕人分租公寓的共用工作空間,到現在引入創投輔導與打團體戰接案概念的「社群共享中心」,一方面為創業族節省成本,另一方面,也為惜售的商辦解套,開闢了空間活化的契機,是否能改變辦公室生態,令人拭目以待!

一般俗稱的「商務中心」並不是什麼新穎的商業模式,但使用者關在小房間內太久不舒服,許多上班族都很響往Google或Yahoo的辦公環境,卻又不是每家公司都能搞得像這兩家公司一樣,因此若有低門檻創業辦公空間,可以提供自由開放的工作環境,加上無限自取的咖啡、茶水、點心,也因此促成了「 共用工作空間」的誕生。

「 共用工作空間」與傳統商務中心最大的不同在開放的空間設計,融合了柔合的都會風與工業風,使得辦公環境顯得比較年輕時髦,而且空間配置較有彈性,靠著移動式長桌和椅子的組合變化,也可以在下班時間或六日舉辦講座或產品發表會,甚至是社交派對活動等等,此類額外附加價值是共用工作空間大受新創歡迎的原因之一。

日前在台北舉行的GCUC Taiwan 全球共同工作空間大會,來自國內外的共同工作空間經營者齊聚一堂彼此交流。有不願具名的國內經營者觀察表示,政府與學校設立不少創新育成中心,但很多進駐者只是想進來申請經費補助,實務經營上並沒有達到成長交流目的,進駐者一旦補助結束就離開,非常可惜。

所以,如果只是提供新創者低門檻的上班空間,已在台北有7處據點的共同工作空間Changee串串創辦人林端容指出,除了台北因人口密度高、創意工作者多以及房價高,所以共同工作空間比較可能生存外,其他城市皆經營得很辛苦。

長期研究商業地產創新的知名地產專家蘇明俊,引用分析美國We Work共用工作空間集團的成功案例,認為市場相當大。We Work自2010年在紐約成立,全球擴張程度驚人,目前在全球58個城市已有251個據點。蘇明俊認為當空間服務者除了提供舒適的環境與設備外,還可以提供讓進駐會員成長交流的管道與機會,就會跨入到「社群經營」的加值範疇,從單純共用空間轉變為共享空間、共通商機、共創投資的「社群共享中心」。

在中國,以「 社群共享中心」性質存在的辦公空間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國際集團如We Work已有9個據點,來自投資背景發展的孵化器如創新工場、天使匯等,還有以地產背景發展的優客工場、SOHO 3Q等等,搶攻年青創業族群。這股風潮也推向台灣地產界,長期與國際接軌的CCIM不動產投資師們,最近將一間位於台北市松江路與南京東路花旗銀行大樓半層改為「子房學院社群共享中心」,打造讓創業者進駐、提供創業圖書館、每週免費專家諮詢的空間平台,一開幕還舉辦「贈二手舊書送咖啡時光」免費自由進駐體驗活動,非常受市場注目。

參與投資的CCIM冠博法律事務所謝昆峯律師認為,這類空間受獨立工作者與微型創業家喜歡的原因是不用花大錢打造辦公室,以在台北市的精華商業地段的社群共享中心為例,每天不到200元的成本,就可以使用自由座一整天,還有咖啡、茶水、定時點心可用,算下來比外面咖啡店還便宜。創業成員如果增加或減少,辦公單位也能立刻彈性調整,甚至中、南部的公司也能夠在台北輕鬆擁有一個辦公據點。

對近年因受房地產行情盤整而惜售的商辦而言,倘若引進新的共享經濟商業模式能讓資產活化,已有不少業主躍躍欲試,然而最重要的「社群經營」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輕易複製,市場也許看得到,但不見得吃得到。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