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服用抗瘧疾藥物 30多歲男子染上瘧疾返台險喪命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17-09-26 17:16

疾管署表示,每年台灣都會出現大約10~30例自境外移入的瘧疾病例,染病者主要是在東南亞地區、非洲、中南美及大洋洲感染。(圖/衛福部疾管署)

自從1965年WHO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台灣列入瘧疾根除地區後,台灣就極少出現在地瘧疾病例,不過每年台灣都會出現大約10~30例自境外移入的瘧疾病例,染病者主要是在東南亞地區、非洲、中南美及大洋洲感染。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2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瘧疾確定病例,為居住南部的30餘歲男性,疾管署呼籲,民眾計劃前往瘧疾流行地區,應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蚊蟲叮咬。出國前一個月,可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感染風險,並依醫師指示服用瘧疾預防藥物。

疾管署表示,該例瘧疾境外移入病例,是8月下旬至9月中旬獨自前往西非布吉納法索旅遊,該患者表示出國前曾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接種黃熱病疫苗,但未服用抗瘧疾藥物。疾管署表示該名患者返國後於9月下旬陸續出現高燒、畏寒、頭暈、嘔吐等症狀分別至診所與醫院就醫,因血液中發現瘧原蟲故收治住院,患者於入院後一度出現重症症狀(休克),所幸經治療後病情好轉,仍住院治療中,同住接觸者目前無不適症狀。

依據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統計,今(2017)年截至9月24日國內共計6例瘧疾確定病例,低於近5年同期,皆為境外移入個案;感染國家為奈及利亞2例,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印尼及赤道幾內亞各1例;檢出病原體為熱帶瘧4例,間日瘧及混合瘧各1例。我國雖非瘧疾流行地區,但有可傳播瘧疾的矮小瘧蚊,仍有機會發生本土疫情,民眾須注意防範。

疾管署指出,瘧疾藉由人類被感染瘧原蟲的瘧蚊叮咬造成感染,其中間日瘧及卵型瘧兩種原蟲可能潛藏在肝臟內達數月至數年之久。大多數人感染後,症狀可能於7天至30天內出現,早期症狀與與流感類似,主要為發燒,也可能出現如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嘔吐和疲倦等症狀,如果沒有及時接受適當治療,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

疾管署呼籲,民眾計劃前往瘧疾流行地區,應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蚊蟲叮咬。出國前一個月,可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感染風險,並依醫師指示服用瘧疾預防藥物;旅遊期間或返國後,如果出現間歇性發熱、發冷等疑似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告訴醫師旅遊史及曾服用的瘧疾預防藥物,供診斷與治療參考。

疾管署表示,有關瘧疾相關資訊,可參閱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