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原青商會慶50,「詩慈濟原」傳承詩詞薪火新動力。
中臺灣的豐原地區曾經在國內文壇留下許多無形文化資產, 是這座島嶼最美麗的瑰寶之一,從日治時期的東山吟會、豐原吟社、 葫蘆墩詩社、富春吟社和沙鷗吟社等等,以及歷史上著名的櫟社、 漢詩文社等,皆曾以豐原為重要的活動場域之一。 今年豐原國際青商會五十周年,特別舉辦一連串的活動, 其中為了發掘青年創作新動力,與豐原慈濟宮共同舉辦「詩慈濟原」 全國青年現代詩徵稿活動, 期能為傳承台灣的詩詞創作薪火盡一份心力,並於15 日於慈濟宮舉行頒獎典禮。
本次活動作品來自國內外,投稿者除了各縣市與離島, 還收到馬來西亞、香港、澳門和重慶等地青年的創作,共計收到了1 30多篇的稿件。主辦單位也聘請三位來自大台中山、海、 屯地區深具代表性的評審老師,分別為文史工作者林宣宏(豐原)、 台灣詩壇資深詩人蘇紹連(沙鹿)和知名作家兼詩人劉克襄(烏日) 共同評審。由於稿件篇數超乎預期,加上有數篇優秀作品難分軒輊, 主辦單位研議後決定多增列三名「佳作」。
豐原國際青年商會會長江啟臣表示:「 中華民國青商總會每年都會遴選出十大傑出青年, 做為台灣年輕人學習的典範。 豐原青商會今年五十周年慶特別承辦全國青年徵詩活動, 也是希望能透過表揚傑出的文壇新秀, 來發掘台灣新世代的文創人才, 讓他們的能力能夠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值得一提的是, 在匿名審查結果出爐後,獲得首獎的陳曜裕正好是出身豐原, 目前任職於宜蘭蘭陽女中,陳曜裕雖無法出席,但是其表示「 豐原是我的老家,雖離開已十五年之多, 感情上卻有不能割捨的一部分。尤其廟東是我高中、 大學時攜友來玩必訪的地方,不只美食,每每參觀廟宇擺設、氣氛, 分享著廟裡的十八羅漢。這首詩的完成, 實際上正是我自己對豐原以及慈濟宮一切情感所致。九二一, 我還跑到廟宇祈福啊。」此外, 另外兩名佳作得獎者目前任教於北部和中部的大專院校( 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解昆樺; 淡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兼任講師葉書蘋), 亦是文壇備受矚目的青年才俊,可謂實至名歸。
此外,不同於以往的文學比賽大多是將得獎作品編輯成冊, 這次的得獎作品採實際文創運用, 結合慈濟宮場景或豐原在地的人事物設計成明信片, 將放置在廟中提供給前來上香的信眾以及到廟東商圈遊玩的國內外旅 客免費索取使用。豐原慈濟宮主委鄭文鑫表示, 豐原慈濟宮做為在地的宗教文化與傳統信仰中心, 對於青年事務與文化推廣一定會大力支持, 更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延續下去, 為豐原地區留下更多的寶貴文化資產。
作品簡介:
第一名金尖獎
〈走過廟東〉由居住在宜蘭的青年陳曜裕所獲得, 以廟宇中的裊裊輕煙為意象,貫穿豐原慈濟宮的歷史脈絡, 也帶領著讀者們重返繁華的廟東小吃街,讓人在讀詩的同時, 不自覺地想起廟東街邊排隊的人龍,以及川流不息的市區景況。 末段則是將一開始喧嘩熱鬧的情境轉歸於平靜, 陳述山城水岸的葫蘆墩腳附近,隱於市, 有一座可讓人們心靈沉澱的廟宇。
銀筆獎兩名
l 〈葫蘆裡,豐原〉作者是來自台南的青年林益民, 以慈濟宮周邊聞名全台的糕餅鋪開場,用詩的語言點出「餅窟」 糕點師傅們烘焙時的景況。接著帶出慈濟宮廟埕前綠蔭扶疏的情景, 並回溯建廟緣由。
l 〈火葫蘆傳說〉則是由新北永和的許佩瑜所撰寫, 作品描述葫蘆墩的三個土墩,並將豐原民間傳說「會噴火的葫蘆」 以及「白銀的守護神」意象入詩。後半段提及了豐原的特產「糕餅」 ,還有「葫蘆墩米」曾經是日本天皇指定進貢之御用米這段歷史, 也帶出「豐原」名稱的由來。
佳作共取六名不分名次,依收件時間排序。
l 〈三月,慈母臉龐是月色中的山城〉是台南青年王聖杰的詩作, 以洗鍊的詞句,敘述台灣民間三月瘋媽祖的熱鬧景況。 慈祥的天上聖母端坐在大甲溪南岸的豐原山城, 猶如眾人慈愛的母親。
l 〈賜安〉 來自台中海線的郭子妮作品則是將慈濟宮神龕前常見的雲裳仙子( 百合花)和媽祖花(洋桔梗)入詩,闡述信眾們祈求平安的心境, 並期盼著葫蘆墩圳的溪水能夠滌淨塵世紛擾。
l 〈豐原〉的作者是來自台東的女青年余旻育, 以詩的語言敘述海洋女神來到了山城,將帶來的葫蘆則化做土墩, 使此地成為穀物豐饒和盛產水果的寶地。
l 〈從古,至今〉桃園青年鍾曜丞所創作的圖像詩, 除了將葫蘆墩民間傳說入詩,也將慈濟宮、葫蘆墩圳、 糕餅和木業等都包含在詞句中, 將豐原的特色集結於這個以文字拼成的葫蘆裡。〈
l 默默對默娘〉 台中青年解昆樺的作品運用了媽祖誕生後不啼哭的命名典故, 延伸到信徒面對天上聖母時的默禱、複雜的呢喃心緒轉化成文字, 即使對望沉默無語,但終得到了救贖。
l 〈慈濟祈願〉新北淡水的作者葉書蘋之創作,以簡要但生動的文字, 描繪慈濟宮與豐原這座城市, 作品整體呈現出具有生命力且令人嚮往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