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體驗米食文化 桃園農博4/22登場

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2017-04-20 06:07

「米食文化區」展區不僅設置全台首座大型電鍋,鍋蓋設置水霧機,製造電鍋煮飯的蒸氣效果。

桃園市長鄭文燦19日下午前往「2017桃園農業博覽會」米食文化專區,出席「桃園農業博覽會『永續農業 在地深耕』記者會」,鄭市長表示,桃園農業博覽會包括「循環經濟」、「地景藝術」、「綠色生活」及「科技農業」等4大特色,今日記者會介紹米食文化專區中,包括「米食文化」、「微笑牧場」及「農村再生」等3個展區,表達台灣「愛物惜物」的傳統,以及尊重生態與自然共生的態度,在地農會產銷班也會到現場提供農特產品供遊客選購,讓大家看到桃園「小而強」的農業。

鄭文燦說,「2017桃園農業博覽會」即將從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至5月14日母親節,一連展出23日,規劃8大展區、3個市集及2個劇場。農博基地面積約30公頃,不僅能供給園區常態性用電與灌溉,包括空氣、水及土壤皆可循環利用。農博預定明(107)年正式營運,往後每屆都會更新約3成左右展區,讓農博推陳出新,平常可作為學校戶外教學去處,也適合舉辦大型活動或各種營隊,朝向永續經營發展。

桃園市長鄭文燦,出席「桃園農業博覽會『永續農業 在地深耕』記者會」。

桃園市長鄭文燦,出席「桃園農業博覽會『永續農業 在地深耕』記者會」。



去(105)年11月19日開工典禮時,農博基地仍為一片農田,現已完全改觀,目前各項設施大致完工。今日記者會介紹「米食文化專區」中,包括「米食文化」、「微笑牧場」及「農村再生」等3個展區,都各具特色。在「米食文化區」部分,鄭市長表示,新屋是魚米之鄉,桃園也是全國產地名米冠軍賽獲獎最多的城市之一,米食文化與台灣人生活十分密切,「米食文化區」展區不僅設置全台首座大型電鍋,鍋蓋設置水霧機,製造電鍋煮飯的蒸氣效果,也舉辦米食文化體驗活動;展館中「阿嬤ㄟ灶腳」,包括2座傳統紅磚大灶,也有「水稻示範區」,讓大家看到水稻成長的4個不同階段;「耙穀、脫穀體驗」可體驗從稻米變成食米的過程;「米食文化館」介紹各式農具、展示各種的冠軍米。他認為,台灣在推廣米食文化方面需要再加強,希望未來各地區農會也要加強推廣米食文化,讓年輕一輩了解米食的由來。

在「農村再生區」部分,鄭市長說,該區這個是結合社區營造團隊,以竹子建構大型展覽館,展現各社區的特色,有19個社區參加,設置生態旅遊、農村產業、食農教育、農村手作4大區。第一區是生態旅遊,包括溪海社區以花卉及昆蟲模型美化入口布置、廣福社區展示紅磚鋪面、醬瓜及馬賽克作品、永興社區使用漂流木結合草漯沙丘特色等;第二區是農村產業,例如九斗社區展示蜂蜜產品,搭配蜂箱進行觀賞解說;第三區是食農教育,包括溪口台社區展示椴木香菇、三林社區展示獨創的豆芽菜培育系統、高原社區製作魚菜共生裝置藝術等;第四區是農村手作,包括三和社區展示豐富的和窯成果作品,和平社區利用米的不同樣貌進行裝置藝術。

「農村再生區」部分,鄭市長說,該區這個是結合社區營造團隊,以竹子建構大型展覽館,展現各社區的特色。

「農村再生區」部分,鄭市長說,該區這個是結合社區營造團隊,以竹子建構大型展覽館,展現各社區的特色。



鄭文燦說明「微笑牧場區」部分,市府與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以新屋鵝為主題,設計24只「悠遊鵝」鋼雕藝術品,最高達5米;主題館「鴨鵝知識館」讓大家了解養鵝與養鴨的差別,以及鵝的整個成長過程;「體感互動投影、趕鴨遊戲」以投影方式營造虛擬牧場,可體驗趕鴨遊戲。另外,也圈養水鹿、梅花鹿、兔子、牛及羊等動物,讓遊客近距離接觸,了解桃園的畜牧業。

包括市議員莊玉輝、邱佳亮、陳美梅、桃園市副市長游建華、市府新聞處長張惇涵、農業局長郭承泉、經發局長朱松偉、原民局長林日龍、青年局長陳家濬、人事處長郭修發、新屋區長徐同治、新屋區農會總幹事葉時詮、大園區農會總幹事呂理標、觀音區農會理事長許文進、桃園區農會總幹事黃烱倫、復興區農會總幹事陳榮基、平鎮區農會總幹事葉思瑋、楊梅區農會總幹事周宗維、蘆竹區農會理事長錢得勝、大溪區農會總幹事張財旺、龍潭區農會總幹事陳孟文、八德區農會總幹事官游德、中壢區漁會理事長葉國傑均出席記者會。

「微笑牧場區」部分,以新屋鵝為主題,「悠遊鵝」鋼雕藝術品,讓大家了解養鵝與養鴨的差別。

「微笑牧場區」部分,以新屋鵝為主題,「悠遊鵝」鋼雕藝術品,讓大家了解養鵝與養鴨的差別。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