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失智症緩和醫療照護 奇美出版華文界第一本臨床指引

記者李文生/台南報導 2017-04-18 13:44

奇美醫學中心院長邱仲慶(左)親自拿他寫序由奇恩病房主任陳炳仁撰寫的華文界第一本失智症緩和醫療照護臨床指引(奇美醫院出版)並與陳炳仁主任。

奇美醫學中心奇恩病房主任陳炳仁表示,奇美醫學中心將是為衛生福利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的七家試辦醫院之一,是南部唯一獲選的醫學中心。希望透過尊重病人自主的行動以及睿智的醫療選擇,讓失智病人的生命旅途可以在眾人愛與智慧中,充滿平和安詳的恩典,讓台灣成為真正病有所安、老有所終的美麗寶島。

失智病人生命終點前的旅途太辛苦。日前一本由日本夫妻檔醫師撰寫的書籍<不在病床上說再見>在台翻譯上市,書中描述日本失智臥床老人普遍被放置餵食管灌食、甚至為了防止病人自己拔除灌食管而將病人約束的現象,與歐美先進國家重視病人尊嚴自主、拒絕為失智晚期病人置放餵食管或約束的社會共識大相逕庭,引起台灣社會巨大的迴響。

被出版社邀請為這本書寫序文的奇美醫學中心奇恩病房主任陳炳仁長期在老年及安寧病房、長期照護機構為失智病人提供醫療照護,發現台灣的情況和日本極度相似。

陳主任與緩和醫療團隊共同合作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台灣失智病人生命最後一年中,有七成接受管灌餵食、六成接受氣管內管插管及呼吸器治療,三分之一的病人被心肺復甦術急救,18%仍在洗腎,比率遠高於歐美先進國家,在亞洲國家中也偏高。

經控制年齡、性別及其他共病因素之後,失智病人接受氣管內管插管、呼吸器治療及心肺復甦術急救的危險對比值是癌症病人的四倍以上,這些治療幾乎集中在過世前一個月,但是接受急救與維生治療後,這些失智病人並沒有因此順利存活,反而是在生命終點受盡折磨,此研究結果已被日本老年醫學會主編的國際期刊Geriatrics &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接受發表。

奇美醫學中心出版華文圈第一本失智緩和醫療照護指引。失智與長照機構的緩和醫療照護是世界先進國家的重要衛生政策,在2016年的世界失智症報告(World Alzheimer Report)中,也強調如何改善失智者的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的品質及涵蓋率,但文中也說明了全世界目前在這項服務仍相當缺乏,品質也有極大的落差。

大家普遍能接受癌症末期病人應當接受安寧緩和療護,但是對於失智症一樣是個會威脅生命、導致死亡的重大疾病,民眾與醫療人員都還沒有充足的理解與知識能力,及時讓安寧緩和療護來照顧失智病人。

2009年9月起台灣全民健康保險將失智症納入安寧緩和療護的給付範圍,至今為止失智病人死亡前曾接受過安寧緩和療護比例仍非常稀少,因此衛生福利部於2015年公開徵求跨專業領域團隊發展失智症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的評估與操作指引。

奇美醫學中心執行團隊經過評選取得計畫,由奇恩病房主任陳炳仁邀請以醫療奉獻獎得主陳榮基教授為首的二十餘位國內跨專業領域的諮詢與編輯委員,在台灣神經學學會、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等組織及理事長的協助之下,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討論整理並編撰完成華文圈第一本「失智症安寧緩和醫療照護指引。

2016年底出版並將電子全文公開於網路供醫療團隊與民眾下載使用,下載網址http://goo.gl/byhQMP。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