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悶台灣的發聲者 《漂泊的民族-王育德選集》新書發表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17-03-09 17:33

《漂泊的民族-王育德選集》新書發表。

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的臺南作家作品集第六輯《漂泊的民族-王育德選集》,3/9上午於葉石濤文學紀念館舉行新書發表暨座談會。

長期致力臺灣文學研究並擔任臺南作家作品集編輯委員的陳萬益教授與陳昌明教授,以及倡議推動設立王育德紀念館的陳正雄老師,都到場共襄盛舉。本日發表會現場也特別舉辦座談會,邀請長期研究二二八歷史的王昭文教授與本書編譯者呂美親對談,跟與會來賓分享作家王育德其人及其作品的重要性。

發生於1947年2、3月間的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歷史上重大的悲劇。今(2017)年適逢二二八事件70周年,全國各地舉辦有許多追悼會或紀念集會,不少相關論述都在今年次第出版。由市府文化局出版的臺南作家作品集系列叢書之一《漂泊的民族-王育德選集》,也選擇在二二八前夕付梓、於本(9)日發表,邀請全國讀者從「文學」的角度,重新認識這位身兼政治運動家、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且與二二八關係密切的時代巨人-作家王育德。

生於1924年的王育德出身臺南富豪人家,和哥哥王育霖同列本市歷史名人,兩人都是日治時代的臺灣人高材生,並雙雙考上多是日本子弟才進得了的臺北高等學校,畢業後也都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就讀。

哥哥育霖因志在法律,後成為第一位臺灣人檢察官,王育德原本懷抱著文藝大夢,卻由於兄長育霖在二二八事件中遇難,家人與學生都陸續被捕,不得已只好展開流亡旅程。

事件後他如願留在日本繼續東大的課程,完成大學及碩士學業,並成為臺灣首位以研究臺灣話取得博士學位者。浪漫的王育德,在1957年為了自費出版《臺灣語常用語彙》而賣掉房子,後來並陸續出版多部臺語研究相關書籍。為了從事臺獨運動,他並於1960年在東京創辦「臺灣青年社」與《臺灣青年》雜誌,作為運動據點與發聲基地。這位為了延續臺灣話及實現臺灣獨立投注畢生心力的讀書人,同時是一個政治運動者、也是一個嚴謹的研究者。

王育德認為臺灣話是臺灣民族的文化根基,他的臺灣話研究與民族論述,奠定日後臺獨運動相當完整的語言及民族主義理論基礎。王育德於1985年因心肌梗塞病逝東京,享年61歲;其臨終前仍繼續寫作,惟流亡生涯30餘載,至臨終前卻無法再回到臺灣,令許多人為之惋惜嘆憾。

文化局指出,雖然坊間出版社出版過《王育德全集》15冊,但其後十多年來,國內關於王育德的研究尚屈指可數,尤其過去外界總將他聚焦在政治運動上,其作為一位文化人及作家的角色,在臺灣文學史上仍亟待正視與定位。事實上,身為臺獨運動先驅、臺語研究的先行者、曾經的文藝青年,王育德從未忘記過「臺灣文學」。

這本全新發表的《漂泊的民族-王育德選集》,主要收錄王育德的小說、短歌、新詩、散文及文學評論。編譯者呂美親是日本一橋大學言語社會科博士,他於留日期間曾特地拜訪王育德次女近藤明理女士,取得作家從未發表的相關文學手稿,因此本選集也收錄有王育德未發表的小說、書簡等作品。

編譯者呂美親表示,王育德身後留下許多文學和戲劇創作,若非因為島嶼被詛咒的命運,這位曾經的文藝青年也許會成為一代文豪。然而時代捉弄人如此,若沒有受到政治迫害、踏上流亡之途,王育德恐怕也不會同時走向「臺灣話研究」與「臺灣獨立運動」這兩條當時最荊棘的道路。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