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林裕超醫師。
60多歲蕭先生,每天至少一包菸,持續20、30年,有天爬樓梯開始上氣不接下氣、咳嗽有痰,晚上胸悶睡不好,只覺得自己老了沒生病,從未想過需要看醫師及接受治療;蕭先生不是個案,門診中約有一、兩成像這樣的肺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俗稱肺阻塞的慢性肺阻塞性肺病,英文簡稱COPD,是全球死因第三名的疾病,在台灣則為第七大死因。至於疾病的成因,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裕超說,長期暴露在有毒氣體中,如抽菸、空氣汙染或室內燃燒生物燃料等,肺部就會產生發炎反應,而接續產生呼吸道狹窄及持續性氣流阻塞的情形。
症狀方面,林裕超說,病患會有胸悶、慢性咳嗽有痰、呼吸困難及喘鳴,如果不治療,病情會惡化,最常見的就是呼吸困難,吸不到氣時病患會非常痛苦,若無適時治療,會有生命危險。
再者,研究顯示,一旦發生第一次急性惡化後,再次產生急性惡化事件的風險和死亡率就增加,控制急性惡化是治療肺阻塞(COPD)的重要目標。林裕超強調,「預防勝於治療」不是一句老生常談,是得身體力行,肺阻塞(COPD)是個可以預防也可以治療的疾病。
只是很多民眾跟上述蕭先生一樣,忽略肺阻塞(COPD)治療的重要性。林裕超說,當初蕭先生洗澡都無法自己洗,需要其他人幫忙,爬樓梯到一半也得休息,也曾經到其他醫院求診,但還是覺得沒什麼而沒有持續治療,結果生活品質越來越差,三不五時就喘起來,但經過治療以後,生活品質改善很多。
另,有些民眾則是聽到用藥成分中有類固醇就開始害怕,林裕超說,治療肺阻塞(COPD)的藥物很多種,也有非類固醇用藥,通常病情輕微的患者,都不會用到含有類固醇的用藥,只有嚴重程度高的患者才會使用,但劑量都不高。
林裕超還說,肺阻塞(COPD)最常使用的藥物是吸入性藥物,分別有乾粉型、、傳統定量型及氣霧式,每一種裝置都有它的優缺點,給藥則是依據病患因素如年齡、體力、配合度、病情嚴重度、藥物是否容易取得等衡量。
醫師最頭痛的是服藥順從度,林裕超說,有的裝置較複雜、有的需要手口協調才能正確吸入,而臨床常遇見的是,年輕人常忘記用藥,年長者則是因年紀大、力氣不夠,吸入藥物效果有限,此時會建議使用氣霧型,對於病人來說操作較便利,藥物用氣霧的方式噴出後,患者只需要用平常呼吸的力量就可將藥物吸進肺部,安全性佳。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COPD,這次舉辦一系列肺阻塞布袋戲活動,希望藉由平易近人的方式,讓民眾進一步了解肺阻塞(COPD)預防的重要。第一次參加活動的林裕超說,走出醫院做肺功能篩檢很有意義,心情也很不錯,當天參與的相當踴躍,但若進一步觀察,參加者以女性、年輕者居多,呼籲男性也要踴躍參與,更別忘了帶家中長者來篩檢,期盼找出身體有狀況者,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