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心導管關閉術 搶救極低體重早產兒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2016-12-11 08:09

新式心導管關閉術 搶救極低體重早產兒


成大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1例體重僅1,201公克,另1例1,500公克的早產兒肺出血案例,新生兒科醫師與心臟科醫師通力合作,於24小時內使用極細的心導管放置關閉器,成功關閉動脈導管,術後反應良好,肺部進步神速,2天內就拔除呼吸管,開始進食。


 
肺出血多與開放性動脈導管有關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一般小兒科主任王玠能醫師表示,以往對於早產兒開放性動脈導管相關之肺出血病例,往往需拖上1、2週才有可能手術,甚至無法手術而導致死亡,或需長期呼吸器依賴。


 
早產兒開放性動脈導管發生率高


胎兒的主動脈和肺動脈間有一管路相通為「動脈導管」。一般正常足月嬰兒會在出生後2-3天內自行關閉;若沒有關閉,就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早產兒因為心血管肌肉層較薄,出生後對氧的刺激不足,早產兒出生的周數越小、體重越輕,開放性動脈導管的發生率越高,平均高達30-40%。因為有過多的血流通向肺部,加上早產兒的肺臟也不成熟,擴張性原本就不佳,病嬰會出現呼吸喘或費力現象,嚴重時會併發心臟衰竭及肺高壓,而有發紺、肝脾腫大、四肢水腫等危險症狀。


 
傳統會先限制水分再藥物治療


傳統處理開放性動脈導管,通常會先限制水分給予,再嘗試藥物治療,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有禁忌症,經評估可考慮施予「開胸式」開放性動脈導管「結紮手術」。雖然外科手術已是國內醫學中心新生兒加護病房的標準作業,但遇到開放性動脈導管引起的急性肺出血,因會有血小板下降導致更容易出血的危險;另一方面,手術的困難度也很高,要扳開出血的肺葉,小心找出開放性動脈導管給予結紮外,還有麻醉的風險,即使有經驗的心臟外科醫師也會猶豫再三。


 
新型細軟關閉器 處理早產兒開放性動脈導管問題


現在對於開放性動脈導管的治療,已有新的心導管關閉術。對於較大嬰兒的開放性動脈導管,使用心導管關閉術已是很普遍的介入治療,一般建議3公斤以上嬰兒較合適。但面對極低體重早產兒,因其血管很細,管徑只有1-2公釐,加上容易失溫,難度非常高。健保在102年開始給付新型細軟的關閉器,可以用非開胸方式處理早產兒的開放性動脈導管問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038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0380/更多健康資訊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