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益嘉1961年出生於台灣。四歲即對時間產生高度迷戀,透過攝影媒介擁抱、捕獲、解剖和操縱時間來進行創作與釋義。他的藝術探尋時間和宇宙之間的關係,每個創作系列均提取世界的某些元素,並深入它與時間的關係。
廖益嘉是早期數位攝影的擁護者,通過數位影像暗房處理擴大自己的意識形態,以驚人的細節和超高解析度圖像表現作品。他具有傳統攝影的完整背景,並深受現代價值觀的影響,以致於在探討議題時,以概念式傳達了他的作品,造成概念和極致美感主觀性不可避免的緊張,其作品已經成為了他的標誌性風格並存。作品主要涉及了時間和理念,代表作有《紅春聯-文化印記》(2011)和《內面》(2010),作品常被視為當代畫意攝影。
廖益嘉是日本殖民統治後的第二代,以不同的角度來探討台灣人共擁的這段歷史記憶。他通過與已故父親之間的關係,來探討屬於他的「後記憶/ Postmemory」。他的父親從前出門在外工作歸來時,總著迷於比較台灣與日本的職業道德和進步差異。由他父親傳下來的信仰內存的願望揭示了創作的動機。
「後記憶/ Postmemory」的形成,是透過上一個世代傳述的故事和行為所學習而來的,無法透過單一具象的圖像來表示。此系列作品透過圖像的堆疊,創造出抽象的潛意識記憶,它們的呈現如同不同支線,以網狀向外蔓延,圖像因而看起來像藝術家腦海中的重寫本。堆疊的記憶傳達了藝術家對日本精神的認同,同時也流露對父親的敬仰,以較為正向且溫暖的方式,探討往往敏感且帶刺的殖民議題。以具象的手套、衣架、芥末、郵遞員、寺廟和武士等傳達抽象精神為最初的主題,鞏固了隱藏在這些深層之間的意識形態,由父親傳承下來的內涵價值,以數位暗房重新創作,可歸納為六個創作主題:傳統、勤奮、雅食、祈福、精進和武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