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醫學與傷害防護講習」在壢新醫院舉行,以運動醫學、運動科學、運動防護三大主軸。
運動選手的養成需要經年累月的培育訓練,但是運動傷害卻可能斷送優秀小選手的未來運動生涯。「運動醫學與傷害防護講習」19日在壢新醫院舉行,以運動醫學、運動科學、運動防護三大主軸,邀請國家代表隊隊醫、美國奧運訓練中心研究博士、臺灣職業棒球特約醫師等運動醫學專家學者演講,希望讓小選手從養成初期就擁有正確運動醫學與運動防護知識,避免運動傷害,未來順利成為優秀運動員。
「運動傷害早期防護計畫」是由教育部體育署、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醫學委員會、台灣運動醫學會,以及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共同攜手推動。計畫今年邁入第2年,主要執行項目包括:下鄉為小選手進行巡迴服務與衛教,以及針對教練老師的運動醫學與傷害防護講習。
「運動醫學與傷害防護講習」有近300位來自全國高國中小學的各單項運動教練、體育教師、以及醫療院所醫師、防護員、物理治療師參加。由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柴惠敏教授、國立體育大學競技學院江杰穎博士、國立體育大學競技學院彭涵妮博士、聯新運動醫學中心王凱平醫師、聯新運動醫學中心劉又銓醫師、國立體育大學競技學院詹貴惠博士、聯新運動醫學中心林頌凱醫師等7位運動醫學專家學者演講指導。
「運動醫學與傷害防護講習」在壢新醫院舉行,以運動醫學、運動科學、運動防護三大主軸。
林頌凱醫師表示,「運動傷害早期防護計畫」配合教育部體育政策白皮書的核心理念,推動「運動員健康管理」的觀念向下紮根,讓小選手與教練擁有正確的運動醫學知識,在基層優秀運動選手養成初期,就能免受運動傷害之苦。
巡迴下鄉去年前往8所體育重點發展的偏鄉學校服務,今年擴大為12所,每校各進行8場次,包括花蓮、屏東、南投、離島澎湖,服務範圍遍及全台高國中小學。巡迴下鄉服務包括運動醫學講座及義診,義診工作先由選手填寫問卷,醫師進行理學檢查、運動內科問診、骨骼肌肉傷害檢查、關節穩定度檢查後,再由運動傷害防護員或物理治療師針對選手問題,共同討論預防及復健訓練之運動處方內容。
林頌凱醫師表示,很多台灣之光都是從小開始培養,可是國內運動小選手大多是偏鄉或相對弱勢的族群,辛苦練習和比賽的同時,並沒有很多的關注與資源,很多小選手對於運動傷害大多是忍耐,或是學習與傷痛共存,缺乏正確觀念和妥善處理。林頌凱強調,希望藉由下鄉服務,讓小選手獲得更多關心、更懂得保護身體健康,以正確心態和方式來處理運動傷害,相信這些傷很快就會復原,讓小選手可以變成大選手或將來當教練,讓台灣體育運動在國際發光發熱。
「運動醫學與傷害防護講習」在壢新醫院舉行,以運動醫學、運動科學、運動防護三大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