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提「台灣病」論點 李淳:應是驕傲勳章而不是病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25-11-18 18:07

(圖/翻攝自民主進步黨YouTube直播)

英國著名周刊《經濟學人》,其最新一期內探討台灣經濟發展,並引用「大麥克指數」指稱,台灣央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導致台灣經濟金融產生多項問題,如國人購買力受損、房價攀升、累積金融風險等,並取了台灣病(Taiwan Disease)的新名詞,引發大眾討論。前駐歐盟代表李淳今(18)日於民主進步黨發言人韓瑩主持的直播節目《午青LIVE》表示,台灣經濟表現亮眼,具備全球競爭力,應是驕傲勳章而不是病,藍白唱衰台灣、惡修《財劃法》將台灣帶向極端,不利台灣發展。

李淳表示,《經濟學人》以大麥克指數為例,認為台幣被低估應升值。但商品價格高低與當地競爭關係有關,因國家而異,無法佐證台幣是否被高估或低估。有非常多證據證明台幣不存在低估問題,央行也與美國財政部發布共同聲明表示不干預匯率。因此,匯率問題應回歸市場機制,穩定才是重要的。

而對經濟學人提出「台灣病」,李淳則表示,「台灣病」源於過去的「荷蘭病」一詞。然而,台灣與荷蘭病狀況完全不同,荷蘭病肇因於天然資源,但台灣經濟表現佳,是因有科技競爭力、代工信任感與全球供應鏈關鍵地位,且目前為止尚無明顯競爭者,因此不應是病,而是驕傲的勳章。台灣過去40年來經濟表現皆名列前茅,維持競爭力與人才是關鍵,在野黨唱衰台灣將不利競爭力發展。

此外,近期藍白二度惡修《財劃法》,李淳也表示,惡修《財劃法》造成大幅舉債,修法過程中幾乎沒有討論長期問題,只想給執政黨難堪、將資源瓜分給藍白執政縣市,產生的缺口黑洞只會債留子孫,更有違憲問題,但憲法法庭目前無法運作,因此不僅債留子孫,更是民主監督機制無法運作,恐將台灣帶向極端。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