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伺服器掀起的液冷革命,正帶動散熱族群迎來新一波黃金成長期。隨著伺服器功耗動輒超過300瓦,傳統風冷系統已難以應付,水冷散熱成為主流趨勢。包括雙鴻(3324)、奇鋐(3017)、健策(3653)三大廠,正分別在伺服器「系統端」與「封裝端」發力,搶攻這波AI浪潮帶來的高毛利市場。
雙鴻(3324)產品線完整,涵蓋水冷板、CDU(冷卻分配單元)及快接頭模組,具備從零件到整櫃整合的一條龍能力。法人指出,雙鴻9月已正式切入GB300伺服器水冷板量產,AI伺服器營收比重第三季達60%,第四季可望提升至70%。隨著客戶平台從HGX過渡到GB系列,單機價值量與毛利率明顯提升,全年營收有機會再創新高。
奇鋐(3017)除生產水冷板外,還具備冷卻配液裝置、分歧管與關鍵零組件設計能力,技術深度領先同業。其子公司富世達近年積極轉型,從傳統導熱材料跨入快接頭與水冷模組市場,補上高附加價值的關鍵一環。法人看好,奇鋐明年除GB系列伺服器外,還有望切入ASIC水冷應用,市場版圖將更廣。隨著液冷需求進入高速成長期,奇鋐在模組整合能力與垂直供應鏈布局上具明顯優勢,明後年營收及獲利可望持續穩健增長。
健策(3653)則是「封裝級散熱」的技術領頭羊。公司從均熱片起家,近年大舉投入MCL(微通道水冷蓋)開發。據法人透露,健策的MCL產品已獲輝達(NVIDIA)驗證通過,進度超前同業,未來將隨著AI GPU與ASIC平台升級同步放量。MCL屬晶片封裝階段的高端散熱技術,附加價值高、技術門檻深,一旦放量將對公司營收與毛利率帶來顯著貢獻。
整體來看,AI伺服器散熱正進入「風冷退場、液冷崛起」的新時代。雙鴻鎖定整機櫃液冷系統,奇鋐擁有完整模組整合能力,健策則主攻晶片級散熱技術,三者分工明確、各擁護城河。法人普遍預期,隨著GB300與Rubin平台陸續推出,2025至2026年全球AI伺服器液冷滲透率可望翻倍成長,三大散熱廠營收與獲利都將再上層樓。
▲雙鴻 3324日K線圖(圖片來源:CMoney)
📈 想投資這檔潛力標的嗎? 只要有證券帳戶即可立刻上場!
現在選擇玉山證券,享有多重開戶優惠
→ 完成開戶還能抽 知名連鎖餐券$8,000!
開戶快速,立即行動
→ 點擊連結即可完成開戶,趁著這波開戶優惠、好禮大放送,開啟你的投資新旅程!
👉 詳細活動內容請見:https://www.moneyweekly.com.tw/ArticleData/Info/Article/20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