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頭痛、蕁麻疹找嘸原因? 網路熱議8大易致敏食物

記者楊博喻/綜合報導 2025-08-31 10:18

臺灣美食豐富多元,但對部分民眾而言,日常飲食卻可能潛藏著過敏危機。根據研究,國人食物過敏發生率約為6%至10%,不少人在出現蕁麻疹或腸胃不適時,往往找不到原因。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分析發現,在「易致敏食物」的網路討論中,「麩質」與「蛋類」是最受熱議的兩大過敏原。許多家長分享,孩子因麩質過敏,導致飲食選擇受限,尤其在準備早餐時感到困擾。有營養師建議,可改以米漢堡、蘿蔔糕或馬鈴薯沙拉等無麩質食物,搭配優酪乳或豆製品補充蛋白質。

此外,「蛋過敏」也困擾著不少人。一位網友分享,自己長期受蕁麻疹所苦,直到接受過敏檢測才發現元凶是蛋,戒蛋後症狀便逐漸改善。然而,含蛋的食品無所不在,讓許多蛋過敏者感嘆,要對自己喜愛的食物「斷捨離」並不容易。

除了上述兩類,網路討論中提及的常見過敏原還包括:

堅果類:儘管堅果營養價值高,但對部分過敏體質者,可能引起皮膚紅疹或呼吸道不適。

乳製品:部分臺灣人有乳製品過敏或乳糖不耐症,例如有人分享「喝奶茶會頭痛」,改喝燕麥奶或豆奶後便改善許多。

其他魚類、咖啡因、特定肉類與芒果等,也都是網友熱議的易致敏食物。

不慎誤食怎麼辦?皮膚科醫師教你應急妙招

資深皮膚科醫師宋奉宜指出,慢性蕁麻疹的成因複雜,辨別與預防過敏原是關鍵。他同時提供民眾一個簡單的居家應對方法:若不慎誤食過敏物質,並開始感到發癢,可先多喝水、多排尿來幫助代謝;同時,用冷毛巾濕敷患部,有助於收縮腫脹的血管,在缺乏即時醫療資源的情況下,能有效暫緩不適。

宋醫師提醒,蕁麻疹不僅是生活困擾,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氣喘。如果民眾發現自己反覆出現不明原因的過敏症狀,且難以判斷過敏原,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透過專業診斷,才能精準避開過敏原,從根本解決問題,安心享受每一天的健康生活。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