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四時」好風光 40年永續共成長

記者吳素珍/南投報導 2025-04-10 13:25

國家公園同仁及志工同心協力,世代傳承守護玉山不遺餘力。(玉管處提供)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於10日舉辦「玉山國家公園40週年處慶暨保育研究成果發表會」活動,除有相關生態紀錄影片及新書發表外,同時也表揚參與企業認養的團體及獲獎志工,展現40歲的玉山國家公園,正值壯年,未來將繼續前行,讓守護與創新永不止步!

國家公園署長王成機指出,玉山一直是全臺灣人的精神支柱,玉山國家公園自民國74年4月10日成立至今40年,玉管處不僅見證歷史,更積極參與自然保育與環境教育。從保護臺灣黑熊、推動生態體驗,到打造友善登山遊憩環境及維護生物多樣性,每一步都走在永續發展的前沿。而對於所有協助認養的企業團體、玉管處資深與績優員工及志工的努力和付出,表示由衷感謝,所有的付出,都將確保這片自然與人文國家寶藏能被世世代代珍藏及親近。

四時守護不間斷,玉山國家公園40年來肩負守護國土的使命(李正紀攝,玉管處提供)

四時守護不間斷,玉山國家公園40年來肩負守護國土的使命(李正紀攝,玉管處提供)

活動中,玉管處安排玉山國家公園阿里山山椒魚繁殖生活史《雲嶺間的靜默信使》首映會,並發表熊鷹科普書籍《雲端上的白鷹-熊鷹》、《紮根在玉山的人》等新書,另外分享近年在園內進行的「玉山國家公園臺灣黑熊生態保育及監測管理計畫」、「科研基地推動計畫-山林裡的小小研究員」、「臺灣鳥類地圖(Taiwan Bird Atlas)調查計畫」與「臺灣高山型國家公園歷史火燒恢復之研究」等多項研究成果。

玉山國家公園守護廣袤的原始森林,這片森林是臺灣黑熊及許多野生物的家園(金科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攝,玉管處提供)<br />
<br />

玉山國家公園守護廣袤的原始森林,這片森林是臺灣黑熊及許多野生物的家園(金科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攝,玉管處提供)

阿里山山椒魚為珍貴保育類動物,但繁殖資訊稀少。玉管處研究團隊自2020年起調查其分布與遺傳,成功記錄圈養環境下的繁殖育幼過程。玉管處委請零壹媒體創意有限公司攝製《雲嶺間的靜默信使-阿里山山椒魚繁殖之謎》影片,並將於處慶辦理首映會,呈現阿里山山椒魚的生命歷程,邀請與會貴賓共賞,探索這神秘生物的繁殖之謎。

玉山國家公園守護廣袤的原始森林,這片森林是臺灣黑熊及許多野生物的家園(金科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攝,玉管處提供)<br />
<br />

玉山國家公園守護廣袤的原始森林,這片森林是臺灣黑熊及許多野生物的家園(金科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攝,玉管處提供)

熊鷹為臺灣體型最雄偉的瀕危猛禽,牠的生態習性卻充滿神秘感。自2019年起,玉管處與研究團隊長期監測研究下,於2024年推出紀錄片《雲端上的白鷹》。此外,孫元勳老師等人將研究成果集結成《雲端上的白鷹-熊鷹》一書,深入探討熊鷹的生態與保育,同時於處慶辦理新書發表,一同揭開熊鷹的奧秘!

處慶時對經費或工作認養之企業團體、玉管處資深巡山員、員工及志工的努力給予表揚及鼓勵(玉管處提供)

處慶時對經費或工作認養之企業團體、玉管處資深巡山員、員工及志工的努力給予表揚及鼓勵(玉管處提供)

《紮根在玉山的人》則是與園區周邊布農族畫家王俊仁合作之繪本,介紹玉管處成立即招聘玉山國家公園區內及周邊部落的布農族人擔任玉山巡山員,他們熟稔山林,40年來從「巡山員」到改稱「保育巡查員」,他們總是克盡職責使命必達,紮根在這片土地上的工作者是永遠支持玉山與榮耀玉山的人。此書同時呈現中文、英文及布農族文,推廣布農文化並復振原住民族語言,與在地共榮。

玉山國家公園一直是臺灣黑熊最重要的棲息地,玉管處30年來長期研究監測、解說教育及跨領域合作,臺灣黑熊族群逐步回穩,近年來園區內目擊次數更是屢創新高,亦有不少母熊帶小熊的紀錄。透過玉管處的研究了解臺灣黑熊作為保護傘物種(umbrella species)的角色,保育臺灣黑熊可更維持生態系的健康與豐富度,及是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第15項「保育陸域生態系統」;處慶當日亦有長期於玉山園區研究調查的黃美秀老師團隊,分享近年於玉山國家公園全園區系統化調查臺灣黑熊及規劃監測管理之成果。

40年來,玉山國家公園從未停下腳步,無論是國土保育、環境教育及遊憩登山體驗,玉管處持續以創新思維應對挑戰。未來迎向氣候變遷,政府設置「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以淨零、減災、調適3面相來因應,以及避免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國際議題,國家公園都扮演自然解方之重要角色;並將善用科技持續精進保育研究監測,及提升登山與遊憩之安全與友善。而玉山國家公園這座擁有臺灣最高峰的國家公園不只是自然人文美景,更是永續發展、科學研究的實踐基地,成為全臺灣最大的戶外教室,讓美麗家園永續長存。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