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胰臟囊腫 醫:定期健檢是預防和發現疾病的關鍵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4-06-20 07:00

44歲的黃小姐近期因上背痠痛,至骨科診所就醫,照X光意外發現左上腹有鈣化的腫瘤。轉診至成大醫院進行腹部電腦斷層,發現胰臟末端有一個2.5公分的胰臟囊腫,合併局部發炎及囊腫鈣化。

黃小姐與外科醫師詳細討論後,安排腹腔鏡胰臟尾部切除手術。由於胰臟末端與脾臟的動靜脈緊貼在一起,傳統的末端胰臟切除術時常會同時摘除脾臟。在3D腹腔鏡輔助下,醫師將胰臟腫瘤與脾臟血管進行剝離,達到保留脾臟的目標。黃小姐於術後第6天順利出院,恢復狀況良好。

成大醫院一般外科呂維勛醫師表示,胰臟囊腫常隱匿在身體內,悄悄滋長。無症狀的胰臟囊腫會被發現,大多是評估和胰臟疾病無關的症狀時,進行影像檢查中偶然被診斷出來。近期研究顯示,胰臟囊腫的發病率不斷攀升,而成為健康議題的一大焦點。在亞太地區,韓國和日本的無症狀囊腫發生率分別為2.2%和3.5%。

胰臟囊腫可分為「假性囊腫」及「腫瘤性囊腫」,假性囊腫多為胰腺炎或胰腺創傷後造成,只要發炎改善,假性囊腫就可能自行吸收;而腫瘤性囊腫有10%至15%的惡性機率,常見的病理診斷有下列五種類型:

1. 漿液性囊腫:大多數為良性,惡性轉化的比例相對較低,約為1%。

2. 黏液性囊腫:大約有15%至20%為惡性。

3. 內管狀乳頭粘液性腫瘤:大約有20%至40%為惡性。

4. 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低度惡性癌,多發生於年輕女性,需手術切除。

5. 胰臟癌:胰臟癌也可以形成囊腫樣的變化,可能會與良性囊腫混淆。

呂醫師說明,胰臟囊腫的治療方式取決於囊腫的種類、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引起症狀或併發症。對於小型、無症狀且沒有惡性病變跡象的胰臟囊腫,可藉由影像學(如超音波、CT或MRI)和腫瘤指數檢查等方式定期監測,觀察囊腫是否有變化,通常半年或一年追蹤一次。

追蹤過程中,若胰臟囊腫快速增大、囊腫內出現實質性結節或囊腫周圍結構產生浸潤,都是需要密切注意的惡性特徵。對於胰臟假性囊腫,特別是已引發症狀或懷疑感染時,可由內視鏡超音波引導進行抽吸或引流,以減輕症狀。對於大型、症狀性或有惡性病變風險的囊腫,外科手術切除是常見的治療方法。部分情況下,可進行微創手術,使病人恢復更快,術後疼痛更少。

呂醫師提醒民眾,定期健康檢查是預防和發現疾病的關鍵。特別是有家族病史或高風險因素,更應該定期檢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過量飲酒、避免高脂肪及高熱量飲食,並注意體重管理,有助於降低胰臟相關疾病的風險。若出現上腹部不適、體重異常減輕等症狀,應及早就醫。及時的診斷和治療,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