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暌違近12年,台灣今年再度進入升息循環,購屋成本增加,也推升小宅交易。第一建經統計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觀察2011年與2022年,兩波升息循環的小宅交易狀況,今年上半年,全國15坪以下小宅交易佔比達15.5%,較12年前同期增加6.5個百分點。
此外,小宅佔比最大的台北市,從2011年14.5%,增加至2022年的26.9%居六都之冠,12年以來大增12.4個百分點,顯示首都的「蝸居」趨勢愈來愈嚴峻。
第一建經總經理謝萬雄表示,台灣上一波升息循環,發生在2010年Q2至2011年Q2,之後利率凍漲到2015年,且2015到2020年間多次降息,使台灣長年處於低利率時代,房價也在低利烘托下穩健成長;而這次升息循環則從2022年Q1開始,與12年前相比,今年房價已處於歷史相對高水位,加上開發商興建成本提高,價格走揚的速度快。
為了壓低總價帶,開發商在規劃產品時便「精簡化」,使市場湧現許多「1+1房」、「小2房」戶型,也讓小宅在這波升息循環下,市場性大幅提升,使交易佔比較12年前大增。
謝萬雄分析,小宅交易佔比逐年拉高,與三大因素有關,包括一、房價所得比高,尤其以台北市最為明顯,因總價預算考量,只得轉購置小宅來平衡預算;二、人口結構改變,現代「不婚族」、「晚婚族」或「頂客族」增加,都會區功能性的小宅格局成為單身經濟下產物。三、置產型買盤,小宅有低總價的優勢,尤其精華區小宅產品吃香,出租率、轉手率都高。
不過,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提醒,有些銀行對權狀坪數低於15坪的物件,視為不易轉手的產品,房貸成數僅6至7成,權狀坪數10坪以下的「小套房」,部分銀行甚至不承貸。若購屋族因預算有限而必須買小宅產品,宜優先挑選捷運周邊、具明星學區效益,或醫院產業園區周邊等,轉手性和出租率高,且銀行鑑估值也更好,部分銀行貸款成數有機會可達到7至8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