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塔瓦庫·卡曼(Tawakkol Karman)以「永續發展與共同未來」為題發表演說。
國立清華大學17日舉辦「諾貝爾大師在清華」系列活動首場講座,邀請201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塔瓦庫·卡曼(Tawakkol Karman)以「永續發展與共同未來」為題發表演說,她鼓勵現場年輕聽眾:「不要讓別人決定你們的未來,未來要由你們親手寫下。」
卡曼說明,永續和平必須以人權與正義為基礎,年輕世代不能只當旁觀者,而要用知識與行動參與改變,為自己和世界負責。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卡曼在清華發表演說,師生及民眾踴躍參與。
卡曼指出,女性權利不只是「性別議題」,是人權與民主的一部分。「讓女性成為完整的平等夥伴,而非暴力與歧視的受害者。」並鼓勵女性與年輕世代參與更多公共事務,對不公不義保持敏感,從選擇與行動累積改變。
談到台灣,卡曼讚許台灣在民主與科技發展上的成就,指出台灣在區域安全與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她說:「台灣最珍貴的財富,不只是科技與經濟,還有自由的人們。」
另一方面,卡曼也提醒台灣在發展產業與科技的同時,要保護土地與環境。她認為,能源轉型與發展再生能源是抵禦全球暖化的重要關鍵,呼籲公民持續關注,督促政府把承諾化為具體行動。
談到科技帶來的挑戰,卡曼指出,AI是當代強大的工具,但若缺乏人權與倫理框架,便可能成為壓迫人民的工具、淪為獨裁政權的武器。提醒各國發展科技時,應把人權與自由列為優先考量。
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表示,卡曼的故事提醒我們,人權並非理所當然,清華很榮幸能邀請到她來台分享人權奮鬥的經驗。他說,當全世界都在談AI與半導體時,更不能忽略人權這個發展基礎,「沒有人權保障,科技的進步將失去意義。」
高為元感性分享自己閱讀卡曼撰文的心得,其中一段給年輕女孩的話令他印象深刻:「妳要記得,妳是堅強而勇敢的,這些特質會陪妳走過很多難關。」他說,清華也希望學生帶著這樣的力量,在各自領域守護人權與正義。
當天卡曼也與清華師生面對面座談,從人權、教育、媒體責任談到性別平等與阿拉伯之春經驗,分享她投入平權運動以來的經驗與心路歷程。
卡曼是葉門記者與人權運動家,2011年成為首位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阿拉伯女性,被譽為「阿拉伯之春的女士」。她創立「無鎖鍊女記者組織」(Women Journalists Without Chains),推動新聞自由與女性權益。面對逮捕與威脅時,選擇以非暴力行動守護民主與人權。
「諾貝爾大師在清華」系列活動由清華大學主辦,與世界和平基金會 (International Peace Foundation, IPF) 合作,在「臺灣橋梁計畫」(TAIWAN BRIDGES)架構下進行。繼卡曼之後,明年4月清華將再邀請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艾文.羅斯(Alvin E. Roth)與化學獎得主布萊恩.克比爾卡(Brian K. Kobilka)到校,持續創造具前瞻性的國際對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