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保、長照制度 更周全、完善、永續之解方

記者葉志成 /桃園報導 2025-11-17 11:53

劉興寬認為,綜觀世界各國實施健康保險和長照保險的經驗及優缺點,健保和長照是一體兩面的問題,可以同時解決。

台灣自1995年實施全民健康保險以來,迄今30年間,全民健保制度照護全民健康及引領醫療產業發展,可以說是厥功至偉,享譽國際。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健保制度如今面臨了健保費收支失衡、醫療費用高漲、醫療人力不足及過勞、少子化、超高齡社會來臨⋯⋯等問題的挑戰。

台灣的長照福利在政府的規劃下,亦於2025年推動長照3.0計畫。然而亦面臨迄今尚無政府主導的長照保險制度,造成目前的商業保險的長照險,有:保費較高、給付不足、部分高齡者無法負擔住宿型安養機構之費用、退休金不足⋯⋯等問題。

桃園市政顧問、醫院管理專家劉興寬認為,綜觀世界各國實施健康保險和長照保險的經驗及優缺點,健保和長照是一體兩面的問題,可以同時解決。尤其在這刻不容緩已經需要政府立即作出正確決策的關鍵時刻,應該經由政府出面,整合民眾、醫院、長照機構、企業(僱主)共同合作,如此,才能夠真正徹底解決問題,讓健保和長照更加周全完善並且能夠永續成功發展。

首先在政府方面應該下定決心,編列預算,整合各界,實施下列項目:

1. 參酌歐美日本醫療和長照保險的優缺點,妥善規劃由政府主導的「癌症及重大傷病保險暨長照保險」。在擴大保戶母體的數目,以降低保險成本,同時讓民眾在企業的補助或是團體投保的情況下,可以用極低的保費,在政府、企業和商業保險公司共同的恊辦下,在未來需要時,能夠「生得起病」(目前有些醫療項目其自費負擔的費用高達數十萬、百萬、千萬以上),「住得起安養機構」(目前住宿型安養機構每月至少需要4萬、5萬以上)。

2. 以經費補助並獎勵醫院、長照機構,引進新科技,推動數位化、AI儀器設備,提高品質並節省人力。並鼓勵科技公司、大學與醫院及長照機構合作,引進國內外技術,共同發展AI人工智慧、遠距醫療、精準醫療、醫護用軟硬體⋯⋯之應用。

3. 政府妥善規劃醫護人力不足或過勞的問題、照服員品質和培訓的問題,要設法獎勵醫護、長照人力回流,並且改善其工作環境和待遇。(例如:可以核准護理、長照相關科系招生名額,開設長照照服員培訓班⋯⋯等)。

4. 政府要擴大健保費、補充保費、長照保險費用的各種來源,確保合理化及收支平衡。讓健保收支、長照保險的收支、醫護安養機構的給付及點值⋯⋯等,都能有穩健和永續的韌性。

5. 由政府策劃和主導,將電子病歷、遠距醫療及照護、AI判讀⋯⋯等數位科技,將醫院、長照機構、社區、家庭的照護網路架設起來,讓醫療資訊互通互用,以解決醫護和長照人力不足的問題,並提升照護的效率和品質。

6. 政府應落實醫療分級與轉診制度,並且建立更透明、合理的審查和績效評估制度,絕對要加強杜絕不當的醫療、用藥、檢驗⋯⋯等浪費。(例如目前健保的藥品花費佔率約29 %,較國外的約15 %左右,明顯的過高。)

7. 政府應加強推動預防醫學,包括癌症篩檢、慢性病的全人照護、推廣正確適當的飲食、運動、睡眠等公共衛生教育,以促進國民身心的健康。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