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太苦了!潛在漲幅達37% 。1300元以下都是買點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5-11-05 10:30

相信有投資朋友發現,聯發科(3454)來到1300元左右壓不太下去,即使外資狂砍,但聯發科就是壓不到1000元,昨(4)日外資回頭買超2866張,反而是不斷發利多的本土投顧還是賣超,合理懷疑是有壓價的嫌疑,畢竟短期績效才能對投資人有所交代,但外資看的還是那一大段魚尾巴。今日台股下殺,又是補聯發科的好機會。

現在來看看外資與本土投顧給出的報告,會發現他們說的話跟做的事完全不同調,說法不重要,實際作為才是真實的。

外資:

摩根士丹利、高盛等證券相繼出具報告,認為聯發科(2454)毛利率前景恐有下修疑慮,因此紛紛下調估值。其中高盛除調降評等至「中立」,還將目標價下修至1,400元,降幅14%。大摩最近一個多月來,連續三度調降聯發科目標價,從1,800元降至1,588元、1,388元、法說前夕再降至1,288元,評等則早於9月中下旬即領先市場由「優於大盤」降至「中立」,相當罕見。

大摩大中華區半導體主管詹家鴻在最新釋出的個股報告中指出,聯發科第3季毛利率為 46.5%,低於預估的 47.5%,單季毛利率未達標僅是開始,第4季預估為46%,也低於長期目標水準47%,甚至2026年仍有進一步下行的空間。

由於高階智慧機晶片無法為終端客戶帶來新價值,低階產品又面臨價格競爭,加上Meta的AI ASIC專案仍未定案,使未來毛利率有下修空間,明年可能下探至45%,暗喻每股稅後純益(EPS)也可能下調,因此給予「中立」評級、目標價1,288元。

本土投顧:

聯發科(2454)AI業務進展明顯加速,兩家主要投顧國泰期貨與富邦投顧同步指出,公司AI ASIC專案已步入量產前期,將自2026年起成為主要成長引擎,帶動營收再創新高。國泰期貨預估2026年營收將達6,955億元,年增16.7%,富邦投顧則上調目標價至1,800元,潛在漲幅達37%。

國泰期貨報告指出,聯發科旗艦SoC天璣9500需求優於預期,除大陸品牌外,年底將擴展至印度、東南亞與歐洲市場,預期2025年營收年增12.3%,達5,959億元。Smart Edge平台受惠AI消費產品滲透率提升,年增率上看四成,汽車業務則在大陸數位座艙導入下年增逾倍。研究部預估,聯發科2025與2026年每股盈餘(EPS)分別為67.96與81.95元,評價區間上移至19倍本益比,目標價1,550元,維持「買進」評等。

該報告強調,聯發科AI ASIC業務將自2026年起顯著貢獻營收,首年貢獻估達11.3億美元,並延續至2027年。車用晶片亦成功取得中國車廠新案,2026年車用營收將倍增於前一年。儘管代工費用上升導致毛利率微減至47.3%,但受惠產品組合改善與AI滲透率提升,整體獲利動能仍具延續性。

富邦投顧則指出,「等待終於迎來結果」,聯發科AI ASIC專案進度符合預期,TPU晶片已完成設計並投片,現正進入量產準備階段。公司對10億美元營收目標保持信心,但實現與否取決於台積電(2330)2026年下半年CoWoS產能供給。根據通路調查,Google已將聯發科TPU專案出貨目標自60萬顆上修至100萬顆以上,以平均單價3,000至4,000美元推算,2026至2027年潛在市場規模可達40億美元。

報告另指出,聯發科第二家ASIC客戶可能為Meta,該公司預計12月決定「Iris」專案供應商。若聯發科成功取得整顆晶片設計案,單價可達每顆8,000至9,000美元,將明顯提升產品含金量與獲利結構。富邦預估聯發科2026與2027年EPS分別為73.61元與92.56元,維持「買進」評等並調升目標價至1,800元。

聯 發 科 日 K 線 圖 ( 圖 片 來 源 : Y a h o o 股 市 ) 

▲聯發科日K線圖(圖片來源:Yahoo股市)


📈 想投資這檔潛力標的嗎? 只要有證券帳戶即可立刻上場!

現在選擇玉山證券,享有多重開戶優惠

→ 完成開戶還能抽 知名連鎖餐券$8,000!

開戶快速,立即行動

點擊連結即可完成開戶,趁著這波開戶優惠、好禮大放送,開啟你的投資新旅程!

👉 詳細活動內容請見:https://www.moneyweekly.com.tw/ArticleData/Info/Article/200075

【延伸閱讀】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