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科技減災觀摩會 蘇俊賓:以科技實證打造桃園安全工地

記者黃家柔/桃園報導 2025-10-31 20:05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31日出席「114年智慧工地科技減災觀摩會」時表示,桃園是全台工地最多、建案最密集的城市,市府積極導入科技及驗證場域合作,推動智慧防災與工地安全。他強調,「科技不一定要花很多錢,但一定要花很多心思」,唯有透過腦力激盪與持續推演,才能找到最實用的解方。期盼未來能進一步擴大公部門、企業與工協會間的合作,讓桃園的職安防護更臻完善,使「降低職災」不只是口號,而是能夠在工地現場被驗證、真正落地。

蘇俊賓副市長在市府勞動局長李賢祥、勞動檢查處長王振鴻、新建工程處長呂紹霖、龜山區公所主任秘書吳俊龍陪同中與會,市議員陳雅倫、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執行長李柏昌、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副所長陳育偉、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北區職安中心主任曹常成、全國營造業職業安全衛生促進聯合總會會長蔡清為、營造業北區職業安全衛生促進會賴柏璂 桃園市職業總工會理事長楊震東、桃園市總工會副理事長林朝正、桃園市營造業職業工會理事長謝光輝、桃園市鐵工業職業工會理事魏宏洲等均到場參加。

蘇俊賓指出,感謝中央勞動部、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以及各工協會對市府的支持。透過市府勞動局與新工處的跨域合作,結合產官學能量,共同打造科技防災驗證場域。許多優秀的構想源自科技業與學界,但若缺乏真實場域驗證,就難以落實。今日觀摩正是一個最好的嘗試,透過實際應用與推演,讓職災風險降到最低,未來若經驗證成效良好,市府也會積極在桃園擴大推動。

蘇俊賓提到,桃園目前勞工人數約119.7萬人,其中13萬為移工,今年職災千人率較去年同期下降7.4%,由1.61降至1.49,雖成績進步,但只要還有一個數字存在,就是市府努力的目標。根據統計,墜落是職災主因,占死亡案件約六成。因此,除了強化勞檢能量外,更需導入科技輔助與多方合作,共同開發最符合高風險場域需求的防護解決方案。

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執行長李柏昌表示,中心成立的目的是讓預防走在前面。桃園建設蓬勃、工地眾多,若能善用科技檢測與實證研究,就能有效降低災害風險。研究不只是發現問題,更要能提出實際解決方案,並經現場驗證其可行性,這樣才有意義。今日觀摩所展示的多項創意技術,有的成本低廉、卻能發揮預防熱危害與墜落事故的功效,期盼未來各界持續合作,讓職災防治更具實效。

勞動局表示,自106年起勞檢處每年舉辦營造工地觀摩會,讓營造業者了解作業標準流程以及最新的法規規定。今年特別與職業災害預防中心合作,根據龜山運動中心工程的實際進度與現場環境展出多項智慧科技,例如門禁監測、即時人員定位、鋼構監控、智慧安檢APP、電梯井安全系統與無人機巡檢,這些技術提升了工地即時監控與災害預防,且在中小型工程與有限預算下也具有實用與推廣價值。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