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厚生會、厚生基金會發表《2025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5-10-30 18:49

立法院厚生會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發布『2025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希望2030年能達成WHO消除B肝目標。

呼籲政府啟動「國家級B型肝炎行動計畫」

邁向WHO 2030全面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

立法院厚生會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於今日舉辦「2025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發佈記者會」,邀集國內肝炎防治領域權威專家發布最新版《2025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建議:制定國家級B 型肝炎消除計畫、提高B、C肝個案追蹤方案照護費點值、B肝治療比照C肝排除醫院個別總額管制,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莊人祥表示C肝已於2025年提前消除,緊接著是B型肝炎,目前已擴大篩檢年齡下降至39歲,民眾可透過健保快易通查詢篩檢結果;另外,如何提升B肝陽追率以及連結後端的治療,會再跨部會協調,將國健署及健保署的資料串接,讓第一線醫療人員更能掌握。

立法院厚生會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發布『2025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讓台灣在2030年全面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真正落實。

立法院厚生會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發布『2025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讓台灣在2030年全面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真正落實。

立法院厚生會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召集人陳菁徽委員表示,台灣自1986年率先推行新生兒全面接種B型肝炎疫苗, 2017年再啟動《國家消除C肝政策綱領(2018–2025)》,台灣也將於2025年底向WHO正式申請C肝消除認證,成為亞洲首個達標國家,並提醒在B肝的部分如何補強追蹤斷鍊的患者是很重要的政策缺口,建議善用AI提高健保系統的使用效益。立法院厚生會秘書長王正旭委員則強調,B肝防治上仍存在許多政策精進空間,例如:B肝衛教宣傳不足、勞工及自費篩檢資料未串接健保資料庫、B肝陽性追蹤率不足等,應建立防治政策落實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目標,真正邁向2030年全面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國家承諾。

立法院厚生會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召集人陳菁徽委員。

立法院厚生會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召集人陳菁徽委員。

立法院厚生會秘書長王正旭委員。

立法院厚生會秘書長王正旭委員。

立法院厚生會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主任委員、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指出,台灣在C型肝炎的防治成就已證明,只要政策有方向、資源到位、跨部會協作密切,就能創造消除疾病具體成果。高嘉宏強調,B肝防治應延續此成功模式,建立從「篩檢、診斷、追蹤到治療」的完整防治鏈結,降低肝癌發生與死亡率,讓台灣在2030年全面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真正落實。

立法院厚生會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主任委員暨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

立法院厚生會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主任委員暨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簡榮南教授表示,滅除C肝後接續的重要工作就是B肝,如有完整政策支持,依循C肝的經驗,有機會在2030年滅除B型肝炎也順利達標。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黃怡祥主任提到降低肝癌死亡率的重要工作是有效追蹤肝炎患者,提早發現肝炎轉變為肝癌,能更有效降低肝癌死亡人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俊穎表示,多數肝癌患者確診後,不乏發現過去已知B肝帶原但近五年內並沒有做肝炎病程追蹤的案例,因此持續穩定的追蹤在降低肝炎轉肝癌相當重要。

義大醫院研究副院長許耀峻提醒,肝炎的篩檢政策推廣和衛教存在城鄉差異,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才能有效提高政策效益;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建議,政府可以依循C肝的模式,以未來五年為目標,編列滅除B型肝炎的預算,結合政策逐步邁向2030年WHO目標。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秀熙教授以糖尿病共病肝炎為例,有共病的死亡風險高於沒有共病的患者,如何結合台灣已經相當成熟的糖尿病共照網降低肝炎共病死亡,建立穩定追蹤機制,也是很重要的公衛手段。

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陳亮妤說明,C肝雖然已達WHO目標,但仍然會持續治療C肝患者,今年12月1日將放寬C肝高風險族群治療次數,從原本限制2次增加為3次;國民健康署署長沈靜芬提到,目前B肝篩檢涵蓋率為65%,但下個階段希望精準找出B肝患者,因此未來署內將研議針對B肝高風險年齡層,強化該年齡層的篩檢率,以及後續陽性追蹤部分,也會與健保署合作加強個案追蹤與管理。

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說明,2023年,在立法院厚生會「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成立的基礎下,基金會發表首版《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C肝消除僅是肝炎防治策略的第一步,呼籲政府正視B肝治療與追蹤不足的現況,應以跨部會合作形式,未來結合「健康台灣888計畫」架構,強化「篩檢-診斷-追蹤/治療」(linkage to care)的完整鏈結,才能真正實現2030年WHO消除病毒性肝炎願景。.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