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今年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公布對等關稅以來,台股從最低點17306.97漲回到7月28日的23412點,總共上漲了6106點,漲幅來到35.27%。三大權值股-台積電(2330)、鴻海(2317)與聯發科(2454)三者的比較下,鴻海漲幅來到56.44%明顯優於大盤。下半年關稅明朗化,所有不確定因素消失,鴻海擁機器人、伺服器與電動車等三大題材將引領台股攻2萬5千點。
今年5月COMPUTEX2025上,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首度受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分享鴻海在AI方面的努力與進展。同時鑑於3大平台發展漸具規模,因此在既有的3+3策略下,劉揚偉再推「3+3+3=∞」的新策略。意即在原先3+3計畫(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產業,以及發展AI、半導體、新世代通訊三大核心技術)中再加入三個智慧應用平台,分別是智慧製造、智慧EV、智慧城市。鴻海跨足領域廣泛,下半年還有蘋果秋季發表會,可望再沾蘋果光。
▲鴻海3+3(圖片製作:洪崇晏)
鴻海Q3 GB200/300伺服器拚增3倍
法人預估鴻海2025第三季GB200與GB300機櫃出貨將較上季大增300%,帶動雲端與AI業務子公司工業富聯(FII)獲利持續成長,因此法人同步上修2025/2026年每股盈餘至14元及16元,以當前股價176元估算僅約13倍。下半年鴻海股價仍有空間,給予15倍本益比股價先看210元。整體而言,法人預估2025年市場上GB200與GB300總出貨將達3.1萬台,高於原預估2.7萬台,其中工業富聯佔其中約1.8至1.9萬台。展望2026年,預期工業富聯有望在GB300伺服器維持40~50%市佔,續扮AI伺服器供應鏈主力。
子公司工業富聯股價強升 預期帶動鴻海下半年看旺
工業富聯第二季雲端運算業務營收年增逾五成,其中AI伺服器營收更成長約六成。法人推估,工業富聯第二季出貨約2,500台GB200伺服器。第三季隨著市場需求持續強勁,以及良率快速提升,預期GB200與GB300機櫃出貨量將季增300%,超越原先市場預期。工業富聯(滬:601138)29日股價盤中拉升,截至29日下午1點46分漲5.21%,報31.1元(人民幣),總市值首破6000億人民幣大關。
▲工業富聯7月29日行情(圖片來源:Yahoo股市)
老AI三強比較 鴻海本益比低於廣達 緯創
根據FactSet最新調查,共22位分析師,對鴻海做出2025年EPS預估:中位數13.53元。以7月29日收盤價171.5元估算,本益比為12.6倍左右;緯創(3231) 2025年EPS預估:中位數8.54元,以7月29日收盤價120.5元估算,本益比為14倍左右;廣達(2382) 2025年EPS預估:中位數18.4元,以7月29日收盤價267.5元估算,本益比為14.5倍。由此可知,鴻海的本益比偏低,因此具備補漲優勢。
▲台股AI伺服器三強本益比
台股三大權值股 台積電 聯發科危機四伏 鴻海外資青睞
台股是否會在下半年攻上2萬5千點,還是需要看三大權值股的臉色,目前台積電(2330)雖然第二季法說會驚艷,但因為匯率的影響,將大幅影響第三季毛利,台積電法說會提到,第三季財測,以美金兌新台幣29元計算,估計會影響第三季度營收約6.6%,並使毛利率降低約2.6個百分點。另外,三星積極搶單,近日更取得特斯拉165億美元)約4900億新台幣)自動駕駛晶片「AI6」的訂單,將有助於未來爭取Google、高通(Qualcomm)等科技大廠訂單,這讓台積電下半年充滿不確定性與挑戰。
而聯發科(2454)根據外資報告,第三季營收恐因智慧型手機需求轉弱而下滑,以新台幣計價季減約8%,因中國智慧型手機與電視需求持續低迷,加上在低階5G手機市場市占率略有流失,高通(Qualcomm)推出的SM4450晶片因同時支援LPDDR4與LPDDR5,在市場接受度優於聯發科的Dimensity 6400,使得近期聯發科股價持續下挫,截至7月29日收盤,聯發科股價已從近期高點1455元下挫至1360元,跌了6.53%。反之,鴻海近期展現推升力道,外資近20個交易日大買超15萬1637張,投信近10個交易日也轉買超4593張,鴻海儼然成為關稅與匯率利空之下的避難所。
▲台三大權值股與大盤漲幅比較
AI伺服器外 與日本軟銀合作進軍美國 鴻海傳拿下大單
在台積電與聯發科危機之際,鴻海反而是一艘穩定的大船,股價還在低位階,相對安全另外鴻海坐擁多題材,除了AI伺服器外,鴻海加大美國布局,近期與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合資在美國成立一間新公司,聯手生產AI伺服器和模組化資料中心,供應北美AI市場,這項合資案證實已於7月24日獲中國市場監管總局「無條件批准」,避開了中國的《反壟斷法》能正式推進計畫。外界預估,這樁合資案意義不只是生產伺服器,更可能是鴻海打入全球最大AI建設「星際之門」(Stargate)供應鏈的關鍵一步,因為軟銀正是這項計畫主力推手之一,不只是星際之門初始出資方,軟銀創辦人孫正義本人就擔任整個計畫的主席,更傳出鴻海已拿下Oracle資料中心的AI伺服器獨家供應訂單。
鴻海機器人與輝達合作 休士頓新廠試營運
據路透社7月20日的報導,知情人士透露,鴻海(2317)與輝達(NVIDIA)的談判已展開,預計數個月內會有最終決定,在休士頓新工廠主要生產輝達的AI伺服器「GB300」,目標是在2026年第一季開始量產前,讓人形機器人投入生產線。
目前雙方仍在評估所使用的人形機器人機型。鴻海過去曾與輝達合作自研機器人,也曾試用中國優必選製造的機型。目前尚不確定屆時將部署哪一種方案,或將部署幾台。
另外,鴻海5月在公司簡報中已揭露相關人形機器人研發進展,並指出這些機器人正接受如拾放物品、插拔電纜、進行裝配等工作訓練,目標是逐步替代重複性高的人力作業。消息人士提到,選擇在休士頓導入的主要考量之一,是該工廠屬新建案,空間規劃更彈性,較適合測試及優化人形機器人的部署流程。
鴻海下半年全領域展開 不確定因素消除後帶領台股攻2萬5千點
鴻海除了AI伺服器GB200/GB300下半年出貨大增、本益比低於競爭廠商廣達與緯創、權值股中外資開始青睞加碼、與軟銀合作搶星際之門獨家訂單與輝達機器人商機外,別忘了鴻海還有蘋果概念股加持,蘋果預計於2025年9月第二週舉行年度發表會,推出全新 iPhone 17系列,與17款全新硬體產品,可望讓鴻海「紅光滿面」。因此,以台股三大權值股來看,鴻海下半年的多領域展開,將有望接替台積電與聯發科成為台股推升指數的要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