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財周刊記者顏瓊真報導】住展雜誌彙整北台灣推出最小基地預售集合式住宅建案,共有七個建案都屬於「紙片屋」式的小基地案,而台北市大同區的「SOHO筑富」,面積僅38.1坪,雖不像2023年桃園市觀音工業區25.1坪基地案的「璞居」那麼小,
住展雜誌統計範圍為公寓、華廈、大樓建築,不含透天,且為預售型態,非先建後售成屋案的最小基地預售集合式住宅建案,總計近幾年北台灣的小基地預售案共有六件,其中,台北市有三案,兩案分布在大同區,一案在南港區;另外三案在新竹市及桃園市。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暨發言人陳炳辰針對小基地案指出,其可發揮方向不多,勢必邁向小宅的命運,而要是坐落建案成本較高的台北市,每戶屋主需分攤較多公共設施面積,公設比偏高挑戰接受度,室內面積縮水,宜居性大打折扣,出手的買方大都是投資型。
陳炳辰表示,在台北市由於大面積素地匱乏,建商有地就蓋,加上,又常見「危老重建」推案,而成為小基地案溫床,若以市中心地段、租賃收益、學區效益、未來轉手易獲利等訴求,加上小坪數低總價的不敗優勢,既使房市狀態惡劣,但投資族群在資金負擔上不重,仍有一定買氣。
像大同區「SOHO筑富」的建物坪數只有11-12坪,但具備捷運、商圈機能,主幹道效益也加分,單坪開價雖達百萬以上,總價壓在一千多萬元,都對推案有利的。
另在大同區,還有正醞釀中的寧夏路小基地案,面積更不到30坪,戶數又不多,擁捷運、商圈、低總特質,讓建商有信心推案。
其餘在基隆市仁愛區、宜蘭縣羅東鎮、新竹縣竹北市等地,在今(2025)年亦有小於40坪基地新案身影,對於位在雙北市以外地域的微型土地來說,土地價格較低,小規模的營造成本也不會太高,又多為自地自建公寓,公設規劃相當彈性,讓居住空間有賣相可言,輔以周邊市區、產業園區等地帶條件,以及小宅低總價的買氣關鍵,建商得以勇於嘗試推案。
陳炳辰分析,本是隨著房市熱潮帶動投資風氣的小基地案,現況依然有量能,不脫高房價、高造價情況下,這類產品相對有所發揮,過去認為的特殊產品,反而形成常態化趨勢,但也提醒要是為單價過高、性價比偏低的紙片屋基地案,銷況不見得順暢,建商又常較非屬一線,風險方面均得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