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動植物有自己的家! 環境信託用公眾力量 保存自然環境原有樣貌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5-07-24 11:15

下班後走在街頭,突然被一位穿著藍色背心的志工攔下,遞給我一張穿山甲的照片吸引我的目光,初期以為是詐騙,經過他細心且詳盡地解說,明白他正在為環境保育而募款,才卸下心防與他坦誠的交流。

台灣環境意識至少落後國外十年

他是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的志工,正在為環境信託而募款,小冊子裡詳實記錄著多年來志工及專家們為台灣環境保育的足跡與成果,令人好生感動。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TNF前身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TEIA,該協會成立於2001年,為了對外募款及建立更完善的財務制度,於2022年轉型為基金會,目前協會與基金會並存,工作互有銜接,共同為環境資訊及環境信託而努力。

創辦人陳瑞賓早年為中研院研究助理,專長為動物學,非常喜歡研究生態。他感慨,每一次做完研究動物就消失了,好像在為動物寫墓誌銘,加上當時的主流媒體只關注社會事件,若非嚴重環境污染不會報導,缺乏環境資訊的傳播,於是召集有志之士成立環境資訊協會,分享國內外環境新聞及最新的研究。

TNF基金會執行長孫秀如說,台灣環境意識比國外落後約十到二十年,很多我們正在發生的事在國外早就發生過,所以翻譯國外最新的研究資訊,讓大家知道如何妥善處理。同時,中國離台灣很近,台灣走過的路中國正在發生,因此,不定期舉辦兩岸交流,互相觀摩學習。

除了環境資訊外,TEIA協會第二個核心任務是推廣「環境信託」。孫秀如說,環保團體的初心是想要保護這塊土地,讓動植物有自己的家,可以永久存活。環境信託的受益人是環境、動物或植物,透過公益信託的管理方式,讓土地或環境保存原有的樣貌。

環境信託 保存土地或環境原有樣貌

一般財產、公司、土地都是託付給信託業者代為管理及執行,但文化資產及環境保護執行較為複雜,非一般信託業者所能勝任,因而轉到荒野保護協會或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來執行。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第一個環境信託的案例是位於新竹芎林鄉的「自然谷」,於2014年接手荒野保護協會執行託管任務,礙於國內公益信託法規尚未健全,十年之後才有第二個信託案例:「明知山有虎」─石虎棲息地保育計畫。

孫秀如說,最初是三個好朋友計畫退休後到山林養老買下「自然谷」森林棲地,金融海嘯爆發後,有人財力不堪負荷想要退出,三人便決議採用公益信託維持自然谷原始樣貌。

她強調,「自然谷」雖然在協會名下,但並非協會資產,若協會不存在或無法執行該項任務,根據信託條約,政府有權終止所有權並轉交給下一個可以執行的單位,「我們在意的不是土地的資源,而是如何保護這塊土地」。

「自然谷」面積僅1.3公頃,透過攝像鏡頭,可以發現穿山甲、食蟹獴、山羌穿梭於山林的蹤跡。南投的石虎棲息地,有石虎過橋、喝水的可愛模樣,還可以看到穿山甲游泳的姿態,非常討喜。

一小塊土地被保護 動物就會開始聚集

「什麼人來不重要,哪些動物來比較有意義」,台灣的自然環境非常具有生命力,一小塊土地被保護,動物會開始往這裡聚集,恢復以往的生態聚落。

外來的品種及植物也會破壞生態平衡,例如,小花蔓澤蘭及竹子恣意生長,會導致其他植物無法生存,志工們經常深入山中疏林筏木、去掉外來物種,讓原生物種恢復生長。更不辭辛勞與當地農民溝通,以自然耕作代替農藥或老鼠藥,避免石虎、老鷹因捕食老鼠而死亡。

2022年,環境資訊協會轉型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開始對外募款,孫秀如坦言,協會隸屬於社團法人、基金會隸屬於財團法人,後者有較嚴苛的財務制度、更完善的監督模式。另外,民間保育地多為農地性質,只有農業財團法人才能承接,因此,轉型為基金會更有利於後續環境信託的運作。

事實上,早期協會即以電子報廣邀群眾固定捐款,發現一千人已是最大公約數,必須踏出舒適圈才能讓更多人知道環境信託的意義,於是學習國外方式派遣志工到街頭募款。

一千個人的一塊錢 比一個人捐一千元力量更大

信託的概念是聚集公眾的力量,非單一機構或政府標案能夠完成,孫秀如強調,「最大的財團是人民!我們常說,一千個人的一塊錢比一個人捐一千元的力量更大,這代表有一千個人支持你的想法」。

她更提到,基金會成立之初要先募集二千萬放在銀行,有些人問二千萬為何不直接投入環境保育,其實,「我們看得更長遠,土地保存是百年計畫,你我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環境發生什麼事,公益信託可以讓環境保護的精神永遠持續下去」。

除了自然谷、石虎棲息地之外,基金會手上還有五個案例正在申請公益信託,都是地主直接提供,環境信託不一定是有稀有動物的地方才值得保護,只要地主有意願,認為自家農地或後山有珍貴的感情記億,都可以公益信託保存自然環境的原始風貌。

推動「減廢」計畫 幫海洋做健康記錄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涉略議題非常廣,包含森林、海洋、濕地,目前有內部六十幾位工作人員,為環境資訊做全方位的報導,並且將知識轉為行動,帶領民眾加入環境保育的行列。

例如,大家很喜歡淨灘,但如果不從源頭「減廢」做起,大家永遠都在「撿廢」,因此,推動「減廢」計畫,包含包裝減量、蔬果裸賣等。還有珊瑚礁體檢,訓練有經驗的潛水員成為公民科學家,藉由影像拍攝,長期幫海洋做健康記錄。

中低海拔農地目前最需要保護

另外,新北石門阿里磅生態農場,擁有大小二十個埤塘及絕佳的溼地,棲息著台灣特有的昆蟲、魚蛙、龜蛇等物種,志工定期除草除木、做生態調查,搭配生物多樣性與人類關係主題,進行豐富的生態教育。

孫秀如提到,目前台灣高海拔的山林大都已被列為國家公園,中低海拔的農地是最需要保護的一群,基金會短期目標是將台灣百分之三的土地列為環境信託土地,期望在2030年之前,再增加三個環境信託案例。同時,環境資訊電子報持續發揮媒體效應,希望有四分之一的人口能觸及環境資訊,影響更多人一起關心環境保護的議題。

更多精彩內容 就在 [理財周刊1300期] 👈點紅字看更多

【延伸閱讀】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