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6至8月,台股正式進入除權息旺季,是存股族與長線投資人關注的重要時節。法人指出,去年台股上市櫃公司獲利金額超過新台幣4兆元大關,預估現金股利配發將達到2.3兆元,為市場注入新的資金活水。也因此,吸引不少存股族積極尋找具備穩定配息紀錄、產業前景佳與高殖利率等特性的優質個股,作為資產配置的核心標的。
市場常說除權息只是左手換右手的主因是什麼?
除權息是指公司將前一年的部分獲利,以配股或配息的方式發給股東,但在配發後,公司需調整市值,簡單來說,若配發100萬元股利,股價就會向下調整等值的100萬元市值,因為這筆資金從公司內部轉移至股東手上,公司的市值自然減少,因此除權息當日的參考價會不同。
換句話說,參與除權息雖然領到股利股息,但手中總市值實際並無變化,唯有填息(股價回補除權息缺口)才是真正獲利,這也就是市場常說的:「除權息只是把錢從左口袋放到右口袋」,原本屬於公司的資產轉移到股東手上,同時也會反映在股價上,並非額外創造價值。
2025年高殖利率排行(下方圖)
圖片來源: XQ全球贏家
根據圖表可以得知大多數能配發高殖利率個股的公司主要都是若在傳統產業或是景氣循環股,尤其更是營建類股相關佔絕大多數,這類型的族群通常都是建案有出現一次性的認列完工,手中突然有一大筆資金可以回饋股東,其次像這類型的產業不像科技業需要高速成長投入大量的研發經費與擴廠,成長空間受限因此能配發較高的配息率。
推動填息最大的助力在於公司後續的獲利能力與市場認同度,往往填息越快的公司財務方面或是前景較佳,因此參與除權息行情不能單單只是因為”高殖利率”就進去買進,還要考量到公司基本面與未來成長動能兩大因素。
若單純以上述 25 檔高殖利率個股來看,其中約有近半數(約 12 檔)至今仍未填息上一次的除權息缺口,甚至在除權息後股價一路走跌,顯示單靠高殖利率作為買進依據,其實相當危險,表面上雖然領到股息,但若股價遲遲未回升,最終帳面反而是虧損收場。
圖片來源:XQ全球贏家 2348 海悅K線圖
股價自上次除權息後一路向下走跌,從高點近300多塊一路向下跌回至今不到100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