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匯率對企業的實質衝擊 回沖未必能回補虧損 企業營運需要資金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5-07-11 14:30

別再以為匯損只是帳面損益,回沖未必能真正補回虧損

近期市場震盪加劇,主因來自於關稅政策以及新台幣匯率強勢升值所帶來的衝擊。在這樣充滿變數的環境下,更是考驗投資人的選股方向,市場紛紛將目光轉向那些相對防禦型的個股,例如:金融股。

然而,雖然金融股不直接受制於關稅,但仍無法忽視匯率波動對獲利的潛在影響。特別是今年 5 月以來,台幣急速升值,讓不少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金融股表現出現分歧,本篇將帶你深入解析匯率如何影響企業財報、破解「匯兌損失可以回沖」的常見迷思,以及如何挑選那些相對不受到匯損侵蝕的金融股。

匯率升值傷的是本業 回沖不一定就得了業績

市場常說: 匯率升值影響的只是短期帳面損失,未來只要匯率回貶,營收就會回沖,只是短期的現象而已。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主要收美元貨幣的外銷商企業來說,每一筆交易在認列收入的當天都會以當前的即期匯率來換算成新台幣金額,認列在損益表營收內,也就是說假設某電子公司在7/1日出貨100萬美元給美國客戶,當天的即期匯率(假設為新台幣為30元),財報中會顯示營收為3000萬新台幣,即使之後匯率升值或貶值,當月的營收公告(財報上)就是3000萬元的營業收入,換言之如果新台幣走升變為29元,那麼財報上當月的營收公告就是2900萬元的營業收入,足足少了100萬元,這是實際營業收入受到匯率所影響,所以就會影響到企業獲利與每股盈餘的表現。

那市場所說的匯兌回沖又是什麼呢?

企業交付商品或是完成服務後,客戶未必當下就會結清款項,所以這時這筆應該收的錢還未收到就會在”應收帳款內”,此時這段期間內匯率有變動的話就會產生匯兌損益,所以市場期待的是如果當台幣回貶,持有外幣的企業可以換回更多台幣,使得企業獲利有機會補回來,這就是市場所說的”匯兌回沖”,但這一個部份會被歸列到財報中的[業外收入],這個不是營收回來,而是匯兌賺到。

那麼這樣說,只要公司一直不換回台幣,等到台幣真的回貶的時候再來去做兌換就行不就好了? 可以的,這樣也沒有問題,這樣主要影響的是資產科目,不會進入到損益表內,但是企業營運需要資金,大多營運成本都是以新台幣計價,如果不換回來可能會導致資金周轉壓力與閒置的現金未發揮效益,向銀行借款需要利息,貸款條件額度限縮…等問題存在。

貨幣恐怕難強貶 種種因素限縮

伴隨著接下來預期美國預期進入降息循環,國際資金轉向高風險性資產,美元走貶、新興市場貨幣普遍走升。台股基本面強勁,擁有完整的AI供應鏈架構,吸引外資持續加碼布局,帶動資金持續匯入台灣,推升對台幣的需求。

另一方面,台灣央行干預能力有限,不會硬性主導匯率方向,加上長期維持貿易順差,企業結匯成為實質上的硬性需求。多重因素下,使台幣難以迅速貶回年初的32元水準。

不怕關稅衝擊,防禦型金融股如何布局與分類?

金融股雖然不直接受到關稅政策影響,但匯率的波動對金融股的衝擊卻相當明顯,主要原因在有些金融類股包含了壽險產業,壽險業因資產負債結構中持有大量的外幣資產,例如:美元債券及海外投資等,使得當台幣升值時,外幣資產換成新台幣的帳面價值縮水,導致未實現匯兌損失直接影響壽險業的獲利能力。

壽險公司需要負擔以新台幣計價的保險給付,因持有大量外幣資產,匯率走強使得資產端價值下降,壓縮利差收入與淨值,影響財報表現,因此含壽險的金融類股對於匯率變動特別敏感。反觀無壽險業務服務的金融股,對匯率影響相對有限,也讓金融股走勢出現明顯分歧。

以下為台灣主要金融股分類整理:

有壽險服務:

國泰金(2882)  / 富邦金(2881) / 凱基金(2883) / 新光金(2888)

無壽險業務:

玉山金(2884) / 兆豐金(2886)  / 永豐金(2890)  / 第一金(2892)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