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ublewoods Art《城中客廳 Midtown Salon》把美術館搬進老宅
適逢 2025 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登場,專注於研究導向與藏家顧問服務的 雙木林藝術顧問(Doublewoods Art,簡稱 DWA) 於台北大稻埕百年陳氏老宅推出為期兩週的展覽計畫——《城中客廳 Midtown Salon》。此次展覽跳脫傳統白盒子空間,以「客廳」為意象,承襲歐洲沙龍精神,期望為藏家、藝術愛好者與專業觀眾提供一處自在對話的藝術場域,重新定義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係。
策展核心圍繞「如何讓藝術成為日常風景的一部分」,邀集來自十位藏家的 21 位國際藝術家代表作品,並涵蓋女性藝術史、身體表達與符號社會化等主題,展出內容不僅具備美術館級收藏標準,更富當代議題與思想深度。
▲双木林藝術顧問 DWA 創辦人 Caitlin Lin / 攝影 張國耀
重塑沙龍精神——藝術是生活的共享場
DWA 創辦人 Caitlin Lin 表示:「我們以在眾多藏家客廳中留下美好記憶 —— 關於藝術、關於生活,也關於人與人之間的熱情與共鳴出發。因此,這次展覽正是希望重現這樣的時刻,讓藝術不只是白盒子展廳中的靜態展品,而是生活記憶的一部分,是對話與共感的媒介。」從作品陳列到空間設計,本展以家居生活為出發點,重新詮釋藝術收藏的樣貌——不是遙不可及的投資標的,而是蘊含情感與回憶的文化載體。
展覽以三個空間展開,展覽一樓由美國女性藝術家 Mary Weatherford 和 Cecily Brown 作品揭開序幕。Weatherford 將霓虹燈結合抽象繪畫,開創出超越畫布的空間感官經驗,其作品曾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惠特尼美術館等國際美術館收藏。Cecily Brown 則以強烈筆觸描繪慾望與身體,模糊具象與抽象界線,具高度市場識別度與學術關注,其代表作被泰德現代美術館與古根漢美術館納入館藏。搭配居家客廳場景,讓觀眾從進門起就進入一場藝術生活的沈浸體驗。
▲Mary Weatherford Corney Island / 攝影 張國耀
順著老宅迴旋樓梯步入二樓,則見德國當代指標性藝術家家 Daniel Richter 的大型作品,他將戲劇性身體形象與抽象符號並置,透過強烈色彩與筆勢,呈現社會與情感的交鋒張力。而另一個空間中,日裔美籍藝術家 Naotaka Hiro 探索身體極限的創作,他以畫布包覆身體,在限制中進行創作,索身份、心理狀態以及身體與外在世界之間的關係,他的作品已進入MoMA與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的典藏體系。
▲Brian Rochefort、Raphaela Simon、Daniel Richter 作品 / 攝影 張國耀
▲Naotaka Hiro與Rachel Maclean / 攝影 張國耀
以研究為基礎的收藏脈絡——藏家的第三隻眼
作為專業藝術顧問機構,DWA 自創立以來已邁入第八年,服務遍及海內外藏家。此次展覽也凸顯其一貫「以研究為導向、以藏家為中心」的核心精神,從西方戰後藝術、女性藝術家到亞裔與多元族裔藝術實踐皆有所涵蓋。
作品如 Math Bass (馬思.巴斯)的視覺符號拼組、Tau Lewis 以回收材料編織的文化記憶,以及 Tatiana Trouvé (塔蒂安娜.杜薇)的裝置思維等,皆展現出 DWA 在藏家策略性購藏與藝術史脈絡之間的平衡拿捏,也讓觀眾一窺未來藝術收藏的走向。
展覽也選址別具意義:位於大稻埕的陳氏老宅建於 1936 年,修復後首次對外開放。老宅的空間語境,正巧為這批珍貴藝術品提供了呼吸與對話的舞台,替展覽增添歷史溫度與文化共鳴。
▲Math Bass 和 Ad Minoliti 作品 / 攝影 張國耀
藝術不只是收藏,更是生活的延伸
《城中客廳 Midtown Salon》展期內同步規劃多場沙龍活動與藝術講座,涵蓋藝術史導讀、收藏經驗分享與藝術投資視角,期望透過一對一或小型交流,激盪更多跨界火花。
DWA 表示,希望藉此展覽,不僅展現長期為藏家提供顧問服務的成果,更促進藏家之間的故事交換,讓作品從私人藏所中「走出來」,重新進入社群、文化與記憶的公共討論。
▲Yukimasa Ida_Face / 攝影 張國耀
《城中客廳 Midtown Salon》展覽資訊
- 展期:2025.05.06-2025.05.18
-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 陳氏老宅(限預約參觀)台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29/31號
- 主辦:Doublewoods Art 双木林藝術顧問
- 預約連結:https://doublewoodsart.simplybook.net/v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