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志忠等多位議員推「時間銀行」在台中市推行的可行性。
台中市民進黨市議員謝志忠、王立任、張玉嬿、黃守達23日在業務質詢社會局,探討「時間銀行」在台中市推行的可行性,透過為有需求的長輩提供服務,累積時間銀行的資本,周延老年照護需求缺口。社會局長廖靜芝回應,將會盡快研議,不過今年開始推動可能來不及。
謝志忠表示,時間銀行的運作概念,是鼓勵退休後的民眾參與服務,累積的服務時數可以在有需要時,從中提領,換取服務,這是金錢無法購買的互助方式。他指出,根據內政部113年6月統計,台中市的老年人口比例為16.18%;其中,戶內僅一位老人者占老年人口比率19.8%,也就是大約有19.8%的獨居老人。政府對於獨居老人的照護,可能困難周延,且日益迫切,而時間銀行的概念,可能可以彌補照護不足的問題。
謝志忠再提,瑞士、美國、日本、以及新北市,採取60歲以上、或是退休後的人士,服務較為年長的老人,協助被服務者能在家自主生活,透過服務時數儲存後,日後需要時,得以免費得到相對應的照護。目前台中市還沒有開始著墨,他認為,台灣已經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雖然時間銀行的概念可能還未成熟,但應可以提供照護量能,強烈要求社會局應開始著手規劃研究相關政策。
王立任議員表示,時間銀行制度不能再停留在空泛承諾。局長雖稱可推動教育訓練,但今年毫無規劃,明年也不敢承諾執行,令人質疑市府是否真有決心去做。若相關事項持續停擺,等到任期結束時,這些所謂的願景終將成為空談,因此王立任議員強調,時間銀行應儘速提出相關規劃與配套措施。
謝志忠、王立任、張玉嬿、黃守達共同呼籲,時間銀行制度能補強現有照護不足資源,市府應具體規劃、推動時間銀行,為台中市打造更完善的高齡友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