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展後 台灣AI元年啟動 台積電與輝達連動越來越大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4-06-13 14:45

台灣AI元年,台股已經從蔡前總統時代的萬點健康,進展到賴總統就職的兩萬點水平。今年Computex全球AI晶片大咖蜂擁來台,不僅搶先來後到的發言權,更搶著鞏固供應鏈產能,因為未來三至五年,供不應求差距可能好幾倍,國際CEO菁英勤於固樁,就是怕在這場AI賽道上提前出局。

今年這場Computex群英會後,輝達、台積電還有多少漲升空間?台灣AI股在經歷去年和今年大漲後,還有沒有基期相對低的隱藏版飆股?封面故事為您深入分析。

2024.06.14 理財周刊

解讀黃仁勳、蘇姿丰演講內容

發現市場沒注意的AI遺珠

電腦展落幕,黃仁勳、蘇姿丰、梁見後也先後離台,台灣AI元年卻才正式啟動,輝達(NIVIDA)將攜手台積電(2330)與台廠供應鏈,預計8年共創新台幣3,000兆元(約100兆美元)的新產業革命揭開序曲,這項劃世代工程台廠將肩負起硬體供應鏈的重責大任,也是未來10年各廠業積動能成長來源,理周投研部此次特別針對前述重要CEO演講內容,並綜合各大法人機構、券商投顧等報告,為投資人挑選出市場忽略的遺珠,或在整體架構中股價會有續強的標的供參考。

CUDA8年將創造100兆元產值

首先為投資人爬梳重要CEO的演講內容,將以黃仁勳在台大那場為例,歸納為數個重點,從IBM工業電腦到微軟Windows、 蘋果iPnone至雲端服務,這世代仍停留在軟體工廠服務,目前則進入人工智慧服務,人機介面由下指令改變成「人機對話」,運算中央處理器(CPU)也變成CPU+GPU模式,可大幅增加100倍速度,降低3倍功耗與1.5倍成本,其所推出的軟硬體整合統一運算架構(CUDA)應用範圍廣泛,估8年將創造100兆元產值。

接著來談談輝達最新GB200 NVL 72機架系統,所謂GB200晶片是由一個CPU(G)和2 個Blackwell圖形處理器(GPU)+高頻寬記憶體組成,預估8年人工預算效能能增加1,000倍,內有2080億個電晶體全由台積電4奈米先進程供應,而NVL 72機架系統由36個G與72個B組成,一個運算機架櫃需36X8個G與72x8個B,因此需採用液冷散熱提高效率降低2倍功耗,這也是台積電與輝達股價連動性大,截稿日(6/12)台積電股價站上900元大關的主要原因。

未來3至5年AI市場規模擴增

蘇姿丰則表示,未來3至5年AI市場規模將可達1,500億美元,而現在全球產能只能供應不到20%需求。但為何今年電腦展晶片大廠CEO全數到齊至台灣,法人表示,先不談週邊零組件,光半導體台廠IC設計全球市占24%、晶圓代工達67%、封測達58%,以這樣的實力,在產能供應市場需求不到20%情況下,晶片大廠CEO必須前來鞏固供應鏈,否則將在這場賽道上提前出局。

因此台廠從半導體上游IC設計、中游的先進製程、光罩、化學品到下游的封測、基板、導線架模組等訂單就吃不完了,若再到週邊熱系統、交換器以及邊緣端的品牌廠,整體供應鏈已經動起來,說是電腦展後台灣進入AI元年不為過。

理周投研部指出,觀察前述CEO演講內容,台廠供應鏈廠廠有機會,當然股價早已反應,台積電目前更朝千元大關挺進,但市場總有遺珠或在整體架構中股價會有續強的標的,因此本刊綜合法人機構報告,挑選出考標的,舉例在此次黃仁勳演講中,除背板秀出43家供應鏈廠外,品牌PC廠則展出華碩(2357)與微星(2377)搭載其晶片新機種,這兩家廠商在產品組合上稍有不同,華碩仍以PC與智慧型手機營收占比較高,與英特爾關係不錯,而微星則以主機板與顯卡營收占比較高,且顯卡即是代理輝達產品。

法人估二者今年每股稅後淨利(EPS)華碩32.62元、微星12.43元,若以6月7日收盤價計,本益比大至相當近15倍,股價淨值比(PB)華碩1.38倍、微星3.24倍,兩家廠均受末端費性電子銷售疲軟而業績動能未見大幅成長,目前市場認為AI邊緣運算將帶動一股PC換機狂潮,二品牌廠目前尚未見到如此盛況,本益比僅15倍,股價買其未來性,提前逢低布局會是聰明投資人最佳操作策略。

文.陳春霖

43家台灣合作夥伴 最有力的供應鏈

台積電能否續漲 看輝達後市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發展起源可追溯至1956年,AI之父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與多位專家學者在一場名為《達特茅斯學院夏季人工智慧研究專案》會議中,正式提出人工智慧這個概念,而在六十多年後,卻由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與輝達(NVIDIA),共同將這個概念發揚光大,而這背後發展契機竟來自於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寫給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一封信,信中希望雙方能夠合作,竟意外等到張忠謀親回電話,也開啟兩家公司三十多年緊密合作關係。發展至今,台積電已是全球晶圓製造龍頭,而輝達也成為市值接近三兆美金的晶片公司,也成為台積電除了蘋果之外的最大客戶。

台積電營收與獲利持續成長 首要觀察指標就是輝達

輝達這幾年成長的有多快速?2021年第一季公司營收僅56.61億美金,截至今年第一季已飆升至260.4億,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已成長約3.6倍,佔台積電整體營收比重也從2.83%大幅躍升至11%,已成為台積電第二大客戶,而台積電營收也同步成長63%。而目前最大客戶蘋果,其佔台積電營收近幾年多在25%上下,因此輝達可說是目前台積電僅有仍快速成長的重要客戶,代表台積電未來營收與獲利能否持續成長,首要觀察指標就是輝達。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2024 NVIDIA GTC大會中也明確指出,生成式AI是未來發展方向與重要科技趨勢,根據專業研調機構DIGITIMES預估,2022~2030年全球生成式AI市場,年複合成長率可望超過80%,在2030年將達到1.5兆美元市場規模,若就服務、軟體及硬體三大組成來看,2024年生成式AI伺服器將佔生成式AI市場最大比重,而隨著各項AI應用領域百花齊放,預估2030年時,服務將躍居整體生成式AI市場超過一半的比重,也將帶給與輝達緊密合作的台灣供應鏈,一個巨大發展潛力的機會,而人稱老實樹的前股王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回應AI熱潮時,也承認大立光是唯一分不到的公司,即使公司對第三季客戶拉貨動能樂觀,也很難獲得資本市場關愛的眼神。

輝達點名感謝43家台灣合作夥伴 台灣供應鏈AI元年正式啟動

隨著AI熱潮持續延燒,其商機已由資料中心與AI伺服器逐漸蔓延開來,上周在南港展覽館開展的 COMPUTEX可說是眾星雲集,不僅AI三巨頭輝達、超微與英特爾執行長齊聚一堂,各家科技廠商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推出自家最新商品,包含AI伺服器、最新液冷散熱技術、AI PC、AIoT應用管理平台等最新科技,期盼能吸引國內外買家的眼球。

輝達在本次COMPUTEX展上點名感謝43家台灣合作夥伴,產業分布包含晶圓製造、高階封測、IC設計、工業電腦、機器人、伺服器、網通、個人電腦,實質內涵幾乎已涵蓋全台供應鏈,因此這場舉世關注的科技盛會,也宣告台灣AI元年正式啟動,也意味著全球AI發展也已經與台灣供應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根據台積電近三年財報資料顯示,若以技術平台營收占比來觀察,2022年高效能運算(HPC)占比為41%,已正式超越智慧型手機,而在去年度更成長至43%,已高於智慧型手機佔比達五個百分點,除帶動公司營收與毛利率大幅提升外,也直接反映在股價表現上,今年截至6/7台積電股價由593元大漲至879元,漲幅約48%,而輝達同期股價也上漲144%,兩者股價走勢可說是亦步亦趨。

台灣擁有最完整的半導體聚落 最強AI晶片靠台積電高階製程

輝達最新公布的「地表最強AI晶片」GB200,採台積電4奈米客製化製程,而台積電為7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N7)以下高階製程的唯一純晶圓代工廠,生產良率又高於其他競爭對手,且高階產能為全球最多,加上台灣擁有一個完整的半導體生態系,使台積電競爭力優於同業,若輝達未來預計每年要推出一款新的更強大的AI晶片,勢必要加深化台積電與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合作關係。

台積電本周發布重訊,宣布將6/6起從集中市場買回庫藏股3,249張,區間價格598~1281元、買回金額最高上限41.61億元,公司表示,此次主要是為抵銷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所造成之股權稀釋影響,因此執行買回公司普通股之計畫,此消息一出,也讓市場充滿想像空間,台積電ADR當日也大漲6.85%,而其背後用意主要是希望透過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的發放連結公司績效指標,激勵關鍵人才持續為公司做出貢獻,而最後股東也會因此受惠。

根據外媒報導,美國司法部(DOJ)和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已達成協議,將對微軟、OpenAI和輝達進行反壟斷調查。雖然美方此番舉措,顯示其對於AI產業過度集中有所擔憂,但也因此證明輝達在AI產業已經是一方之霸,已經足以左右AI產業的發展,就如同台積電在高階製程的領先地位,即使在創辦人張忠謀交棒之後,也已遠遠拋開競爭對手。

美中貿易戰已持續近六年,依現行經濟情勢來看,雖無法改變美國製造業長期沉痾,但卻實實在在影響台灣科技業,也徹底改變了整個半導體的發展生態,台灣與美國的緊密合作關係也創下台灣股市的一片榮景,而台裔美籍的台南囡仔黃仁勳就是那位最佳代言人。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