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國際訊息率先佈局外匯走勢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4-06-13 14:40

所謂的外匯其實就是不同國家貨幣之間兌換所得到的一個數值,而這個數值會直接的影響到一個國家的進口與出口的優勢與劣勢。所以很明顯的,一個相較其他國家而言比較便宜的貨幣,而結果就是其他國家的買入能力就會相對較高,因此就比較容易對於出口有優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日本這個國家;相反的,如果一個相較其他國家而言比較貴的貨幣,而結果就是其他國家就比較容易被買入,所以這就導致對於進口會有優勢,這個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這個國家。

既然我們清楚外匯的漲跌,其實與國家的進口、出口有一定的影響力,那麼我們也很清楚,其實進口與出口的背後就是一整個國家的經濟體系,所以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所謂國家的進口,就是拿自己國家的貨幣去買其他國家的貨物,這比較像是本國國家貨幣的流出,而國家的出口,就比較像是其他國家的貨幣來買自己國家的貨物,這比較像是其他國家貨幣的流入,所以其實我們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其實一個國家的政策,背後的核心邏輯就是希望引導是否吸引其他國家的投資者來進行貨幣投資。而我們身為投資者的一方,其實也就是身為一個觀察者,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評估接下來該貨幣是否具有投資的價值。

這就講到一個事實,就是每一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經濟數字與政策,所以其實在這個國家的政策與經濟數字在發表的時候,都會有非常的多的投資人來做預測或者是觀察,那也就是說,其實貨幣大方向出現的時候,常常都是因為國家做出了一個具體的政策,那我們這些投資人要做的其實就是觀察這些政策,並且做出一個自己認為對的方向。

當然對於市場上的一般投資人來說,國家政策與經濟數字的觀察並不是簡單的上漲或者是下跌二選一這個簡單,反而是一個似乎花越多時間去理解,結果卻越不理解的窘境。畢竟一般投資人根本不懂什麼叫做經濟學,也沒有學過什麼複雜的數學方程式,所以如果需要利用經濟數據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投資方向,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所以我們要利用的不是這個重要的經濟數據,而是一個叫做『市場心理學』的投資佈局方法。

我用一個相對較為短期的心理預期來做說明,可以先把下面兩句口訣記下來:

行情先漲,再漲有限。
行情先跌,再跌有限。

大部分的投資機構所擁有的資金都相對較大,所以他們不會希望在聽到一個訊息之後立刻進行買進或者是賣出的動作,因為這個行為可能導致行情劇烈的波動,這樣可能對於帳戶上的績效有的不可預期的結果,所以這些投資機構一定是想辦法把資金分成多個部分來進行多次的買進或是賣出。那麼一定會有些資金的部分,是會在關鍵訊息出現之前就開始進行進場或是佈局的。

那我們可以確定一件事情,如果事前進行預測,當關鍵訊息出現之後,符合這些法人機構的預期,那麼這些法人就會慢慢的在將要買進的部分進行買進,相反的則是買原本要買進的部分吐出來。

所以我們可以清楚知道一件事情,如果在關鍵數據發布之前,行情就已經先上漲了,就代表其實眾多法人機構看好上漲的方向,如果經濟數據發佈之後確實如預期,法人就會再陸續進場,不過因為前面的資金已經獲利,所以後續的成本已經墊高,加上會有一些投資人進行獲利了結,所以買進的資金不見得會比得上前面的資金,所以在上漲的幅度通常不見得會比前面上漲的幅度多,所以才會有行情已經先漲,後面再漲的就比較有限度。

但是相反的如果經濟數據不如預期,那麼法人機構就會想辦法把手上的部位清除,加上一些市場散戶常常喜歡做的逆反交易行為,就很容易讓行情出現快速反轉的狀況,這反而就是一個容易佈局的方法。

所以我們總結一下上述的觀點,外匯交易其實與國家的經濟數據與政策相關,而經濟數據的公布常常會有一個明確的時間節點,在那個時間節點之前,如果行情有先上漲或是下跌,對於我們投資人來說,順勢做單的勝率較高,畢竟法人都已經先做出了判斷,但是因為成本都被墊高,反而獲利就會是有限的。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