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線感受「房市紫爆」 預售市況亂 專家:政府這招得出手

好房網/新聞中心 2024-06-12 17:49

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面對不動產業者普遍認為,新內閣需要6個月適應期,在打炒房告一段落後,房市可望活絡到年底。不動產估價師直言,政府無限量提供新青安房貸政策,5年的寬限期與房地合一稅的政策具衝突性,市場上日新月異行銷手法,使得預售屋暴衝又興起「紫爆了」。

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指出,政府是時候要關水龍頭了,也就是應該建立資金管控機制,管控預售屋的買方資金來源、償付能力的總量管制。

不動產估價師指出,政府應管控預售屋的買方資金來源、償付能力的總量管制,避免投資客資金過度流入不動產市場。圖/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攝影
台南高鐵。圖/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攝影

他提到,可以透過預售屋銷售總數量的公開、買方的銀行貸款承諾提供,以及聯徵中心對於買方銀行貸款承諾的累計總量的建置與提供,都會有助於避免投資客資金過度流入不動產市場。

此外,政府仍應該要朝向研究預售屋資金管理,以及更加強化預售屋履約保證機制,才能避免再度產生爛尾樓風險,「大家都是希望不動產市場可以長期穩健發展,而非亂搞一通。」

陳碧源解釋,台灣新建案多以預售屋方式進行銷售,而預售屋又具有期貨的特性,即是低支付購置高單價,忽略買方的最終支付能力。

一般來說,負擔簽約款時,就代表他具有一定的購置能力,但若一次買5戶、10戶,或者在5個建案或10個建案各買1戶,累計超過5戶或10戶時,購買人是否有最終償付能力,就會被打上問號。

他提到,政府能夠做的,就是避免房價在短期間暴衝,且在不動產成為最終財富的歸宿時,讓每個人在他所處的世代,都還能負擔得起,避免層層轉手與剝削,讓自住客達到安居兼長期投資,並與這個社會或地區共享經濟的成長果實。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