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動員 營養美味更心安

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2024-06-08 22:08

端午節是台灣的重要傳統節日,品嚐粽子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習俗。傳統粽子過量食用容易造成腸胃及三高問題,為了讓慢性病患者及牙口不好的長者也能安心享受粽子,衛生局提醒大家選擇高纖、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質的食材做為代替,並以少鹽、少油的烹調方式及少精緻糖的使用,能讓大家在端午假期既可享受美食,亦能常保健康。

粽子基本的食材有糯米、肉塊、香菇及鹹蛋黃,在選擇粽子餡料時,可以考慮使用瘦肉和雞胸肉作為餡料,並可使用生鮮鳳梨汁醃製,以增加肉質的嫩度。素食者則可選用豆干、豆腐或豆包代替傳統的肉類餡料。為增加蛋白質和纖維,部分糯米可用黑豆、黃豆和毛豆取代,並可添加切細的紅蘿蔔、香菇、蘑菇和鴻喜菇等,不僅提升纖維和維生素含量,還能提供不同的口感。

另使用糙米、五穀米、紫米、燕麥、蕎麥、小薏仁、地瓜、芋頭或綠豆仁等全穀及未精製雜糧類來替代部分或全部的糯米,可以降低粽子的黏性,並增加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健康。其中糙米、五穀米、紫米、燕麥、蕎麥等全穀在使用前可以先洗淨泡水約4小時,然後冷凍以加速軟化,使其質地更符合長者的需求。在製作粽子時,選擇天然調味料如香菇、蝦米提味,並選擇少油少鹽之蒸煮健康烹調方式。

衛生局提醒咀嚼困難或腸胃不適者,吃粽子仍應細嚼慢嚥和適量食用,並搭配蔬菜水果,才能補足一日所需的營養,遵循我的餐盤6口訣及長者三好一巧原則「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確保每位市民都能在健康的前提下,盡情享受這傳統美食。

衛生局113年增設3處社區營養推廣分中心,分別設於中壢區龍江市民活動中心、大溪區原住民族集會所及觀音區衛生所,並有營養師駐點服務,歡迎65歲以上長者或55歲以上原住民來電預約(03-3340935分機2502、2508、2517),詳細資訊請至衛生局官網查詢(https://reurl.cc/2YKnE6),或追蹤桃園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臉書可獲得更多營養相關資訊。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